第444章故人
“盈?盈娘?”
姜贵妃盘膝坐在主位上,怀里抱着几个月大的胖孙女儿。
她一边爱惜的捏着小家伙脸上的小肉肉,一边沉吟道:“确是个好名字!”
不管这个字的寓意是什么,只它是太子所赐,那就是极好的。
姜贵妃沉浮内院二十多年,自是深谙生存之道。
“含章的官职定了?”
姜贵妃很快就撂下名字的话题,转而询问女婿的前程。
“嗯!户部侍郎!”
王姮跪坐在母亲身边,时不时给啊啊叫的女儿擦擦口水。
楼彧虽然出身好,圣眷隆,但有个最大的短板,年纪太轻了。
二十二岁,还能勉强称一句少年郎,进入户部,实在不好担任主官。
他卸任的南州刺史,正四品,如今回京,最恰当的做法,就是平级调任。
这,已经算是升迁了。
毕竟即使平级,京官也比地方官高半级。
再者,太子是真心为了楼彧筹谋,过刚易折啊。
捧得太高,很容易成为靶子,继而狠狠跌落。
还是一步步的来,稳扎稳打,方能走得更远,走得更高。
“……”
姜贵妃没说什么,只是轻轻的点了点头。
女婿加冠不足三年,在朝堂老资格眼中,还是毛头小子。
从大理寺少卿,到地方刺史,再到六部之贰官,一步一个脚印,未来的仕途定会更加璀璨。
姜贵妃快要到不惑之年,虽然保养得好,看着不过是二三十岁的美妇。
但,老了就是老了。
美人迟暮,而宫中最不缺的就是年轻、粉嫩的绝色美人儿。
曾经荣宠一时的韦昭仪,都已经算是旧人了,更何况是人到中年的姜贵妃?
每年后宫都有新鲜的面孔。
所幸圣人喜新不厌旧,李皇后也就罢了,本就是发妻,从来无需争宠。
姜贵妃等四妃,陪着圣人从潜邸至今,也都安稳的坐在妃位上。
圣人念旧情,即便没有了宠,也会有相伴多年的情谊,以及共同孕育儿女的缘分。
每隔几日,圣人都会来百福宫,与姜贵妃如同寻常夫妻般,吃个饭,说些闲话。
或许没有年轻时的激情热烈,却也细水长流。
姜贵妃心里很清楚,她以后所能依靠的,只是圣人的那点儿情分,以及儿女。
儿子还小,还不能为她支撑。
女儿女婿就尤为重要。
尤其是女婿,年纪轻就备受圣宠,仕途一路顺遂。
有他在宫外,不管是对姜贵妃,还是对九皇子,都是极大的助力。
“只要我守着本分,教养好犀奴,就能安稳度日!”
姜贵妃总这般对自己说。
她也确实安分守己,绝不掺和宫中的风风雨雨。
“听说,太子殿下让小大郎入了户部?”
姜贵妃重视女婿,自然也就格外关注他的一举一动。
她压低嗓门,轻声道:“东宫……”
刚说了两个字,姜贵妃又似是想到了什么,话锋一转,问向王姮:“你可曾去东宫拜见太子妃?”
王姮眸光一闪。
阿母特意提到了小卢氏,定不是没有缘故。
莫非,这位嫁给姐夫的继室,有什么特别之处?
王姮的大脑飞快运转,快速找到了她离京前,亲眼见过的小卢氏画面。
那是个脸上还带着稚气的小贵女,十三四岁的年纪,还是个半大孩子。
出身卢氏,太子妃的妹妹,也是被家族从小精心教养的女郎君。
如果不是大卢氏意外横死,小卢氏应该会按照家族的安排,及笄后,嫁入门当户对的世家、勋贵。
可惜,没有如果。
大卢氏薨了,太子、卢家等为了各自考量、为了诸多利益,便让小卢氏成了继室。
嫁给儿女成群的姐夫,夫妻年龄相差十几岁,还为了确保原配嫡子的利益对她诸多要求……
小卢氏在这桩婚姻中,绝对受了委屈。
王姮却不以为然:“受委屈不重要,人活一世,谁人能肆意?谁人不受些委屈?”
“重要的是,受了委屈却能够让所有人都知道,且心疼她,对她有所愧疚!”
尤其是男人,咳,也就是太子啦。
一旦男人心疼了,即便没有爱,也会有“宠”!
“阿母,我已经向东宫递了拜帖,太子妃已经允了我明日拜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