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来的查封动作,让不少人都认真了起来,特别是知道新峰水泥厂背景的人,都是捏了一把汗。
不过目前透露出来的信息不明确,这到底是私人恩怨,还是环保局开始动真格的。
这是一次正儿八经的立威,不过想要真正让那些中小企业把整治行动当回事,还不够,还得有政策。
杨明要的不是把那些违规企业都打掉,如果都打掉,那可就真出乱子了,陈东也不允许他这么做,要不然他早就命令各部门去彻查了,这是查不了的。因为只要查,一查一个准,到时候查出问题来怎么办?处不处理?处理了经济影响严重,上面就会认为他急功近利、不顾大局,既无法展现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更可能被视作激化矛盾、制造不稳定因素的负面典型;不处理,那就是空喊口号,上面会认为他监管失职、纵容违法,甚至是懒政行为。
为什么很多干部在体制内都会觉得特别委屈?因为很多事情做也错,不做也错,发展不好也是你的问题,不许反驳、不许解释。
所以,把杨明放到环保局,是陈东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经济想转型,必须优化环境;优化环境必须要动传统型企业;动到传统企业就会影响经济,一旦影响经济,那么紧跟着就是老百姓吃饭、就业等等的大问题。
这是一条死路,一般人不敢轻易接手。但杨明不一样,他背后有宋书记,出了问题,有人保他。
也可以这么说,真到了那一步,陈东就是要推杨明出来背锅的,因为只有他背得起,也只有他,会无条件地相信自己。
不过杨明比陈东想象的要聪明,懂得跨越思维去做事,知道用一些手段去迷惑冯伟平,去迷惑外面的人,比如查封新峰水泥厂这个事,陈东一眼就看出来,杨明这是在做铺垫,接下来肯定还有动作。
果然,此时杨明办公室里,孙建平、王彦平、王义辉以及吴艳萍都坐在一起,讨论接下来应对整治行动的计划,该怎么做的问题。因为环保局下发的通知下去后,各家企业的动作并不明显,大多数还在观望。
知道杨明要的是政绩,王义辉犹豫着说道:“既然说了不听,接下来自然就要上规矩,不遵守的,那就先罚款吧,如果还不听,那就顶格罚,知道痛了,自然会有效果。”
一听王义辉说要罚款,吴艳萍急忙反驳说道:“不能这么干,这是积累性的问题,法不责众。如果过于强行,肯定会适得其反,要是引发群体性事件,谁也担不起这个责任。”
孙建平看了杨明一眼,想了想说:“杨局长,我觉得,咱们还是要先商量出一个有效的方法。”
杨明见孙建平说话了,便淡淡地回应说:“我倒是有了一些主意,今天喊大家过来就是好好讨论一下。”他放下茶杯,盖上之后继续说道:“虽然我是个副局长,但是环保的工作经验还是比较欠缺的,也知道环保整治的工作困难重重。但也正是了解到了我们县的环境情况,所以更加坚定了我要将环境整治行动坚持下去。”
“最近这几天我也一直在想方案,当然,这个方案还不成熟,今天正好趁着这个时间想跟大家探讨一下,希望各位一定不吝赐教,指正一下。毕竟,大家都是环保局的同事,如果通过大家的努力,真的能改变咱们金湖县的生态环境,也算是功绩了。”
孙建平听到这话有些惊讶,他一直以为,杨明进环保局就是为了镀金,哪怕是推出什么整治行动,也只是喊口号,不会动真格的,所以,他一直都没提起什么兴致。然而,当杨明说有个不成熟的方案,顿时让他眼睛里燃起了一丝光亮。如果杨明真的想出方案来,不管落地性怎么样,至少能证明他是真的想做事。
这么多年的碌碌无为,早已经将孙建平的棱角磨平,他也看开了,不想折腾,因为他知道作为小主任,真的改变不了什么,所以一直都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混呗,没什么大不了的。
可是杨明的这番话,让他似乎又有了一些触动。
不等众人回应,杨明顿了一下:“我觉得是这样的,既然大方向目前是针对中小企业,首先就要解决他们自身考虑的因素,中小企业老板不愿意配合的原因是什么?整顿的费用大、时间长、耽误工期。这三个原因其实在我看来就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钱。针对这一点,我觉得咱们可以给他们申请个‘环保技改补贴政策’,以及积极配合的‘税收减免政策’,这样会大大地缓解他们整顿或者转型的压力。”
“第二点,我看过我们县的产业分布图,说实话,当年领导们想的是走全工业的路线,有点太想当然了,因为咱们只是个县,哪怕我们的经济位置好,但产业也不可能太过集中,所以一定不会发展到原先想象的局面,现在县里的经济已经到了瓶颈,这就是最好的证明。所以,这一点,我觉得可以引导污染型企业,向大型企业靠拢,形成整类别的工业园,实现污染集中治理,这样一来,资源也可以集中利用,管理相对方便。”
杨明端起水杯轻抿一口,目光扫视会议室众人,接着说道:“第三点,咱们得从根源上解决企业环保意识薄弱的问题。建议联合县职业技术学校开设‘绿色生产专班’,针对中小企业的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开展环保设备操作、清洁生产工艺等专项培训。同时,定期组织企业负责人前往环保示范园区参观学习,用实际案例让他们看到环保转型带来的长期效益,比如能耗降低、产品附加值提升这些看得见的好处,从思想上扭转他们‘环保投入是负担’的观念。
同时,宣传引导也不能落下。联合本地媒体,开设‘绿色发展进行时’专栏,对积极响应环保政策、转型成效显著的企业进行深度报道,树立标杆典型;同时,对那些屡教不改、违规排污的企业,依法依规曝光。通过舆论压力和荣誉激励的双重作用,在全县营造‘环保做得好,企业形象好、发展前景好’的三好良性氛围。”
听着杨明滔滔不绝地说着方案与规划,孙建平听得目瞪口呆。
哪个说这小子是个外行的?
:https://y。手机版:http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