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大梁城的弱点

不是哥们?

你特么看过大梁的城防图?

那特么你早说啊!

你早说,我们早就答应了吗?

要知道,一座城池,尤其是都城这样的重要所在。

构造情况是不可能改变的。

比如咸阳,总不能推倒了重建吧?

所以说,当年为了让李牧率领的赵军协防大梁,也是魏国的无奈之举。

毕竟大秦攻伐严酷,魏国根本无力抵挡,只能求助赵韩。

其实这并不算什么战略失误。

毕竟谁能想到,与大秦死敌的赵国大将军,莫名其妙成了秦国的将领?

说实话,李牧内心真的很矛盾。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如今的李牧,为了保全赵国,也是做了那不忠不信之人!

可实在是没办法啊!

能够拖延一刻,便拖延一刻!

万一呢?

万一赵国君臣幡然悔悟了呢?

万一赵国撤销自己的通缉令呢?

万一秦玄这个狗东西,对自己全家监控有漏洞呢?

活下去!

活下去才有希望!

所以,抱歉了魏国!

只能先灭掉你们了!

桓齮神色复杂。

即便他再不服李牧,可在家国大义面前,也只能以大局为重。

毕竟即便自己出征,也不可能八万精兵灭魏。

“李牧!我们的仗以后再算!

若是你取胜了还好,可若是败了,休怪我亲自取你人头!”

桓齮冷声道。

李牧轻笑一声:

“吾大小百余战,未曾败绩。”

王翦也不再说话。

李牧出征,确实是最好的选择。

本来大王的意思,两年后积蓄力量,以自己的长子王贲为主将灭魏。

但实际上,王翦并不想要这份殊荣。

自己距离二十级军功爵,最高的爵位彻侯,仅剩一步之遥。

可以预见到,王家必然会成为整个大秦最为繁盛的家族。

但盛极必衰,王翦觉得自己有才华可以,但自己的嫡长子也有才华,那对于君主而言,就不太好了。

即便嬴政肚量宽广,现在来看能够容得下功臣。

但以后呢?

万一他老人家觉得王氏势力太大呢?

所以,必要的藏拙,是非常需要的。

而且,李牧挂帅出征其实也没什么。

别说大秦好多将领,都是东方六国投奔而来的。

就是如今的赵国,在李牧离开之后,也任用了齐国将领颜聚,担任大军的副帅。

毕竟赵葱实在是太菜了。

眼见再无人反对,嬴政便沉声道:

“既然如此,那此次东征便由李牧为主将,王贲为副将。

扶苏、张良为参谋。

内史嬴秦玄押运粮草,即日出征!”

话音落下,顿时大殿之中,传来“咚咚咚”的声响。

还不等群臣反应过来,便见到数百名执戟郎中,突然登上大殿!

顿时群臣一片哗然!

这是要做甚?

难道要坑杀刚刚反对的臣子吗?

不至于吧卧槽?!

刚刚周青臣等人,脸色肉眼可见的白了起来。

还是熊启定力较高,沉吟道:

“大王,这是作甚?”

嬴政略带歉意道:

“从今日开始,诸位爱卿便暂时住在宫中吧。

寡人已经安排好了房间和吃食。

最快十五日,最迟一月,兵围大梁之日,诸位便可回家了。”

众人顿时恍然大悟。

这是害怕有人通风报信啊!

毕竟大秦从商鞅变法之时,便广纳贤才。

毫不夸张的说,现在站在朝堂上的文武百官,有一半都是从东方六国投奔而来的。

就连战功赫赫,在军中地位仅次于王翦的蒙氏一族,都是齐国人。

更别说其他了。

尤其是魏国,堪称大秦的黄埔军校,人才培育基地。

这就导致了,朝堂上的大臣们,多少都有点沾亲带故。

就算不是故意通风报信。

但是如今战端一起,跟七大姑八大姨说一句避避风头总可以吧?

但就是这样小小的提醒,就有可能被警觉,从而导致李牧的计划失败!

王翦与麃公对视一眼,最先反应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