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摩挲着黄铜打造的车铃,冰凉的触感让他想起十年前,他第一次走进新华学堂的早晨。
那时的他蜷缩在教室角落,望着前方木板上书写的陌生方块字,眼中全是茫然无措。
“我们都是一家人!”
“平等,友爱,协作,共生!”
“我们拥有同一个国家,同一个民族,同一个语言!”
“……”
在先生的教导下,他跟十余名部落孩童吐着不甚清晰的词语,一字一句地大声念着。
那时,他还是一个懵懂而又无知的少年。
而现在,他穿着交通司的制服,操纵着轨道马车,却依然在某些人眼里是“土人”。
马车沿着铁轨快速地奔驰着,四个铁轮与轨道接触时发出规律的咔哒声。
陈石头小心操纵着马儿的缰绳,使其尽量保持匀速前进,他的目光扫过一侧飞驰的景色——港口的码头仍在忙碌着,吊杆和滑轮正不断装卸着远来商船的货物。
远处的几座轮窑,黑烟不断升腾,融入细细的雨雾之中。
更远的地方,新铺设的铁轨正向北方延伸,直达隆安(今悉尼市)。
“变化真快啊……”他心中默念。
十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野,如今却已是遍地农田和村舍,还有一条条笔直通达的道路。
路过始兴城时,陈石头轻轻勒了勒缰绳,将车辆的速度放慢。
很早以前,这里不过一座简陋的木寨,寥寥排布着十几栋木屋。如今却是各式建筑林立,工厂机器的敲击声、街道上的叫卖声、学堂里的读书声交织成独特的城市乐章。
当车辆缓缓驶入站台,乘客们纷纷起立,涌到车厢口。
“吁!”陈石头收紧了缰绳,轨道马车稳稳地停了下来,随车的售票工迅速打开车门,然后眼睛死死盯着站台上准备上车的乘客。
“不要挤,先下后上!”
“把铜子准备好,先到我这儿买票!”
“……”
陈石头从驾驶位跳了下来,抓着自己的铁杯准备接点热水喝。
这阴雨天赶车,不一会就觉得手脚冰凉,喝点热水暖暖身子。
“石头!”
突然,路边传来一声熟悉的呼喊。
他转头,看见是曾经部落里儿时的伙伴狗娃正背着一捆兽皮,站在一间新华人开的皮货铺前。
狗娃的装扮还保留了一些部落风格,头上束着几条发辫,裹着一件鹿皮袄子,而石头则跟新华人毫无二致,甚至连母语都快忘了。
“我刚在路边看到你了!”狗娃一把抱住了他的双臂,眼睛亮亮的,“嘿,你在车上看着真威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