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大军抵达,巩固城防

在新编第一军团面前,塞牙缝都不够,还没等到空中支援抵达,日军防线便彻底告破。

当日晚。

新编第一军团浩浩荡荡的开进了临沂城。

庞炳勋终于等来了久违的援助。

第三军团指挥所。

放眼望去,随处可见的残垣断壁,尽是废墟破败之景。

战争的破坏能力,在这一刻展现的淋漓尽致。

庞炳勋一步一踉跄走向王奉,敬了个标准的军礼:“长官,您可终于来了!”

被如此年长之人称作“长官”,王奉有些不好意思:“庞老将军,部队行动缓慢,救援来迟,还请见谅。”

见对方这般客气,庞炳勋老脸一红,分明是自己的部队作战不利,才不停地催促支援。

“哪里话,哪里话,外面风大,快进来坐坐!”

徐祖贻也站在一旁,默不作声,向王奉微微点头示意。

一行人走进破败的指挥所。

庞炳勋亲自搬来一把椅子,拍打掉上面积落的灰尘,让王奉率先落座。

若论军衔,他要比王奉高上一级。

但战争年代,最不值钱的就是军衔,一个势力稍微大一点的土匪头子,都能被加封少将。

火线升迁更是随处可见。

要是论资历,他打了一辈子仗,也赶不上人家半年所创造的功绩。

哪还有脸皮倚老卖老。

王奉也不客气,直接一屁股坐下去,抬头看了眼作战地图,当即聊起了正事:“目前你们第三军团,还有多少兵力能参加战斗?”

庞炳勋站在一旁,掐着手指头算了下:“恐怕充其量只有两个团了”

王奉眉头紧锁。

两个团能干什么?

在数万人对弈的战场上,连个浪花都翻不起来。

看来又是要孤军奋战了。

见王奉这样的表情,庞炳勋忙不迭道:“王长官别嫌少,这两个团可是我在西北军时一手带起来的部队,哪怕让他们顶着重机枪和鬼子肉搏,也绝对不带含糊的!”

王奉点了点头:“如此甚好。”

“目前的形势很紧急,我就长话短说了,摆在咱们面前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快速巩固临沂城防。”

“临沂周边只有几条河流,连个山包都看不着,鬼子坦克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我的建议是,立刻在临沂四周构筑反坦克工事,埋设地雷也好,挖掘沟渠也罢,总之要务必拖延鬼子坦克的行进速度。”

庞炳勋连连点头:“是,是”

王奉接着往下说:“这部分任务,交给你们第三军团,有把握吗?”

面对武装到牙齿的第二师团,自己手下的部队都有用处,修筑工事这种脏活累活,直接甩给战斗力基本丧失的第三军团,也算是让对方有点战役参与感。

庞炳勋点点头。

多大能力办多大事,第三军团损失成这个样子,以后再补充的士兵,就不是响当当的西北汉子了。

他得给部队留点火种。

徐祖贻在一旁忽然说:“前不久李长官发来电报,第二十二集团军正驰援腾县,或许能帮我们分担一部分压力。”

王奉转过头:“川军?”

徐祖贻点了点头:“是邓锡侯的部队。”

现在的川军,可谓是声名狼藉,位于国军金字塔的最底层。

哪个战区都不要,跟个皮球似的,被来回踢。

山西抗战时,阎老西直接给统帅部发报,言辞激烈,称其:“抗日不足,扰民有余。”

于是军委会打算把第二十二集团军调给一战区。

哪曾想程潜直接一口回绝,说的话更难听。

“阎老西都不要,你们要送给我?我不要这种烂部队!”

其实并非川军本质如此,邓部原驻川西成都,对外水路交通被刘湘把控,无法购买弹械补充,士兵所用枪械半数为土造,性能极其低下。

此次激于民族大义主动请缨出川抗战,仓促出师,远道跋涉,沿途又无补给兵站提供支援,无奈之下只能就地购买。

对军纪难免会有影响。

王奉倒觉得没什么。

川军虽然武器落后了很多,但在民族危亡之际,抗战意志和决心,远超国内大部分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