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员大会一开,生产队里但凡还能动弹的人,都跟打了鸡血似的抢着要下地干活。

包括说好要退休的钱素云,以及刚嫁过来连户口都还没落到祝家庄的靳文娜。

要不是祝明月拉着,就连卧病在床的祝有德都险些爬到地里帮忙去了。

这个年代的人,就是这么干劲儿十足。

抢收就像是从老天爷手里抢饭吃,粮食安然无恙地收进仓库里,农民们这大半年才算没有白忙活。

事关粮食,壮劳力们恨不得一天二十四小时长在地里。

只恨白日太短,不能一口气把粮食都收进仓库里。在这种情况下,连回家吃饭都觉得耽误时间。

所以,每到午饭时,就有许多女人孩子往地里送饭。

老祝家虽然分了家,但又不是决裂了,必要的时候,依旧会互相帮衬。

抢收前,老祝家的几房人就把农忙这半个月的口粮都交到小二房祝明月手里,由她承包农忙期间整个老祝家的伙食。

另外,还把祝孝敏派来给祝明月打下手。

自打小二房分出来单过后,祝孝敏变化挺大的。

老祝家的家务几乎全落在她身上,扫地喂鸡洗衣服,每天总有干不完的活儿。

原本珠圆玉润的胖姑娘,肉眼可见地瘦了许多。

人也变得勤快了。虽然赶不上祝明月,但总算眼里有活儿了。

进了灶房,也不用人安排,洗菜切菜,收拾灶台,倒也做得像模像样。

有她帮衬着,祝明月轻松了不少。

姐妹俩十一点半左右便做好午饭,拿背篓装起来,送到地里去。

等大人们吃好了,还得把碗筷收回来。

等她俩把这一摊子拾掇干净了,又得开始张罗晚饭了。

农忙时节,家家户户都过上了一天三顿的奢侈生活。

就在祝家庄全员抢收冬小麦的日子里,一封从滳水县寄出的信,经过重重周转,终于送到了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