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造官沈亥是上一任督造官,曹允叛出小镇后不久,沈亥就被调回了京都大凰城,接任的便是现在的督造官辛煮。”郭稼轩一只手拄着拐杖,一只手摩挲着椅子扶手,郑重道:“连山,对于你大叔李衡的死,我深感抱歉,我不奢望你现在能原谅我,只是我的时间不多了,将死之人,其言也善,今晚我只想代表整个族人对李地师说一声对抱歉。”只见郭稼轩颤颤巍巍扶着扶手重新站了起来,并向李连山深深鞠了一躬。
李连山看着眼前老人颤抖的身体,苍老的容颜,这个十六岁的少年有些动容。
李连山在书中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春秋前的大周朝有一代大武皇帝,雄才大略,武力拓边。在短短十年内就打下了前无古人的偌大疆土。然而到了大武皇帝末年,武力开边越演越烈,已经到了穷兵黩武的程度,国力已经被拖累到了崩溃的边缘,百姓疲敝,怨声载道,各地起义蜂起。这个时候,大武皇帝终于意识到了国内事态的严重性,一旦处理不好,极有可能会断送大周朝八百年来国祚。大武皇帝不愧是一位有魄力的皇帝,主动下达了罪己诏,并承认自己穷兵黩武的错误,言辞恳切,恳求全国人民的原谅。这是历史上第一次,皇帝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原谅,大周王朝得以延续。
郭稼轩对一个十六岁少年鞠躬道歉和这个故事有相同之处,承认自己错了,是需要莫大勇气的。不说郭稼轩这一鞠躬有多大的魄力,至少拿出了极大的诚意。
李连山心中本有怨恨和芥蒂似乎在悄悄消散,然而他并没有立刻扶起身前的老人,而是先缓缓收起手中的信封放进袖中,然后走到灵牌下,点了一支香插在香炉里。
青烟袅袅,场间寂寂,李连山看着眼身一块灵牌,上刻“地师李衡。”
少年面露凄容,却极力压制着自己的情绪,李连山心性如何坚定,心智如何早熟,终究只是个十六岁少年,泣声道:“大叔,你早就原谅他们了吧,或者你根本就没有怪过你用生命保护着的族人吧。但是我李连山心眼小,胸怀也没你大,如果今天原谅他们,你会不会怪我记仇记得太久,忘仇忘得太快?”
李连山对着灵牌喃喃自语,转身扶起郭稼轩,满脸戚容突然转为坚毅和狠厉,出声道:“但有些仇我会记得,有些债我会帮你讨回来。”
郭稼轩抬头看着眼前少年,犹有泪痕的脸上却是狠厉和坚毅,他欲言又止。其实,他想以一个长辈身份说一声,你大叔如果还在,只希望你平平安安长大,小小年纪记住仇恨是很累的。但他是没有资格劝诫眼前少年的,当年他委曲求全,顾全大局,没有做出心中无愧的选择,又有什么资格劝诫别人呢?他只是有些心疼眼前的少年,小小年纪便要肩负起深重的仇恨。
郭稼轩有时也想,面对世道的不公平,权贵的不讲理,大人物的阴谋,道路上的绊脚石,当年的自己若多一分狭气,多一分魄力,不管什么大义,只凭一颗良心,只管挥刀砍下,是否能砍出一片光明,砍出一条坦途来,是否结局就不一样了呢?一只蝴蝶羽翼的轻轻煽动,是否也能掀起巨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