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以后就不必多见了

现在躲开卓玉宸自己出宫是不可能的了,沈无忧已经让小翠把模型狗子的事情搁置下来,等到合适的时候再弄。

可是转天,卓玉宸就让人给她送了一马车的玉如意过来。

沈无忧看着寝殿里面的那幅画——

罢了,反正迟早都要做的,赶着这个时机回个礼,也好让他高兴高兴。

沈无忧叫来小翠,让她联系店家可以开始做东西了:“这个事情你辛苦一点,多找几个人递东西,别让陛下那边提前知道了,回头我也会跟石姑娘说一声,让她也帮忙带几回。”

小翠应下,沈无忧也不知道她是哪里找来的人,办事效率如此快,基本上一两日就能够调整一个样品送进宫里。

幸好只是一个巴掌大的小东西,而且还是从宫外运进来的,禁军看过觉得没有危险,也就没有放在心上。

“娘娘。”

小翠将刚刚秘密‘偷渡’进宫的小玩意儿呈给沈无忧。

沈无忧看了一眼:“比上次好多了。”但是不知道制作工艺的原因,还是别的什么,这毛发总是看上去很假。

沈无忧还是不满意:“你再叫他们想想办法,还是尽量用真的毛发吧。”

之前说的是真的毛发不好保存,就换成了其他的东西,现在看来还是得换成真的。

小翠应下:“刚才秦先生找人过来递话,她下午会来藏书阁,让娘娘去交功课。”

沈无忧一听就懂了,秦先生是来找她聊兵部的事情了。

上次跟卓玉宸吵完架后,沈无忧就给秦先生递了话,约定在八日后于宫中再见,现在算来,秦先生来的时间比之前约定好的提早了一日。

兵部很多事情都很复杂,也敏感,卓玉宸也没有看出到底什么问题跟鸿鹄寺有关系。

沈无忧跟他商量了一下之后决定钓鱼,反正敌在明我在暗,等着对方先动就行了。

“行,”沈无忧对小翠说:“你回老师,我下午一定会到。”

准备了这么久的成果,是时候展示给老师看了。

沈无忧将上次卓宇耀写的答案又重新复习一遍,然后找到宁寿宫去:“陛下,我今日要去藏书阁了。”

“知道了,”卓玉宸道,“人已经安排好了,等秦先生出宫就可以行动了。”

卓玉宸此时正在画画,干脆将沈无忧拉到自己面前,把手中的毛笔递给她:“你瞧瞧,这画还有哪里需要加点什么东西?”

画上是一对鸳鸯,它们如同天鹅在交颈缠绵,旁边还有不属于宫里的景色。

真妙,真美。

沈无忧搜刮肚皮也只能找出这两个贫乏的词语来形容。

美的不仅是画工,还有意境。

沈无忧:“陛下的画哪有什么缺的东西,就算缺了我也看不出来,您可别逗我了,要是这暖那个我在上面加两步,那可是要毁了你的辛苦的。”

“随手一画罢了,”卓玉宸道,“哪有什么毁不毁的,你看着觉得舒心就好。”

“那我就不客气了……”

沈无忧撩起袖子,沉吟片刻,没有破坏画中的主体结构,而是将目光落在远处的虚幻绿树当中。

卓玉宸点了一些淡墨来衬托,沈无忧却在旁边勾勒出了硬朗的线条,将原本的树木变成一个方块形的东西。

卓玉宸越看越不解:“你这画的是什么东西?”

沈无忧笑了,这你就不懂了吧,这可是摩天大楼。

沈无忧道:“这是我梦里的场景。”也是我出生的地方。

卓玉宸实在搞不懂自己妃子的审美,但也不妨碍他对两人合力完成的作品非常满意,叫来旁边的黄公公:“去,将这画裱装起来,挂在朕的寝殿当中。”

沈无忧赶紧拦住他,“别啊,你刚才不是说随便画画的吗?怎么突然又要挂起来了,你这不是在骗人吗?”

卓玉宸道:“我刚刚是说了随便画画,但画得好了不得挂起来欣赏吗?”

沈无忧:……

行吧,反正整天对着它的是你,到时候被丑到睡不着觉的也是你,您老看咋样咋样。

沈无忧跟卓玉宸吃了一顿饭之后,又拉着卓玉宸对了答案,就启程去了藏书阁。

她到的时候,秦先生正在房间里面写着字——

忠肝义胆。

旁边还散落了不少废弃掉的纸张。

沈无忧最近功力见长,看见秦先生的字就已经知道她有些心浮气躁了。

难怪连八日都等不及就进宫,看来秦先生真的很疼爱那位贤王妃,这真的把她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一样着急。

沈无忧摆了摆手,让身边的人都先下去,自己走到秦先生的身边:“老师,我已经问清楚了,请老师帮学生参详参详。”

秦先生放下笔,伸手将沈无忧呈上来的纸接过,这是沈无忧后来自己手抄的。

秦先生先略略扫了一遍:“挺齐全的,你是怎么问回来的?”

沈无忧道:“学生平时聊天的时候是不是提起,反正我现在也在处理伤兵的事情,陛下并没有怀疑。”

秦先生点头:“过来,我同你说一说这其中的渊源。”

虽然秦先生收了沈无忧为徒是有利用的心思,但在没有发生利益冲突的时候,她对这个学生还是上了心的。

一些连卓玉宸都注意不到的问题,秦先生也抽丝剥茧地给沈无忧分析厉害关系。

沈无忧原本还在摇头晃脑地听,后面就不得不写起小笔记。

秦先生看着她手写得跟飞一样,放慢了自己说话的速度,还拿书轻轻敲了一下沈无忧的手:“注意你的字。”

沈无忧低头回看,刚才着急着记东西,字写得跟狗爬一样,秦先生没有罚她抄书都已经算好的了,她赶紧更正过来。

卓玉宸说得没错,兵部上面的事情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别看她只是涉及这次改革的小部分,就已经能够影响到整个格局的改变。

沈无忧心中越来越重视,虽然这回有陛下兜底,但她不会放任自己依赖别人,既然答应下来了,就要凭借自己的努力做到尽善尽美,于是乎今天这一课听得格外认真。

秦先生说完最后一个字:“你还有什么问题?”

沈无忧问:“为何兵部会跟其他地方有这么多的渊源,这听起来不正常……”

秦先生合上纸:“华国开国的时候便是如此了。”

华国开国皇帝是一代英豪,马背上夺下来的江山,他的部下多数是勇猛大将军,能够治理国家的文人少得可怜。

这样的配置上阵打仗还行,但是到了真正坐稳江山,组建朝廷班子的时候,就突然发现文人不够用了。

但总不能让政务先搁置下来,等找到能者的时候才上。

当时的丞相提出了一个建议,让有谋略的武将顶上,做着做着就熟练了。

大家就这样硬抗上去了,不过都是武将出身的,况且在那个时候拳头硬才有说话的机会,整个朝野当然是以兵部马首是瞻。

这个体制持续了一段时间,觉得也还不错,就一直这样传承下来。

麻烦是在后头才出现的。

大家发现这些武将出身的人传承的不只是官职,还有癖好,他们偏好能文能武的人,功夫不够深,就算谋略见解独到也很难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