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为什么大领导支持的自动化项目却进展缓慢呢?

这只可能有一个原因,就是做事的人跟领导犯拧了。

部里大领导要推进自动化,要在届满升职之前挣到一个大业绩,对时间自然有要求,而最快的方式无外乎砸钱,无外乎引进,欧美日都有大把的成型自动化系统,只要扔钱过去买过来用,配置到电厂与电网就好了,这其实也是用华长青的最大目的,组织上认为他该是轻车熟路的。

但华长青偏偏是个犯拧的主儿,他给资本家赚钱赚够了,回国是要帮社会主义大家庭赚钱的,怎么可能再回过头来给资本家送钱?他坚定地要走自主研发路线,频繁走访电科院,电力大学等科研教育机构,希望组织起一批人,做出一个企业来搞定这件事,从研发开始,走自主路线,做出中国人自己的自动化系统。

这看上去绝对是好事,但对领导来说就不一定了。搞研发,钱投进去,不知道多少年才能开花结果,不知道开花结果的那一天自己身在何地,甚至不知道能不能开花结果,最后就算真的开花结果了,那果子也只是果子,倒不了自己的腰包里。

与其相比,干嘛不直接砸钱进口呢?放着名利双收的好事不做,非要自己搞,领导是必定不会乐意的。

但领导又不能直说我不乐意,我没心情组织自己研发,咱们还是把钱送给美国佬和日本鬼子吧!

这种尴尬的情况,也便造就了华长青的举步维艰,屡屡碰壁。

郑道行这种仕途意识很强的人,跟着华长青做事,也是苦不堪言,只有在自己人吃饭的时候发些牢骚,只是他不敢说领导的不是,也不敢说华长青的不是,只有怪老天了。

而作为过来人的张逸夫,对将来的趋势无疑再清楚不过。

确实,就现在而言,为了出成绩,必须先砸一笔钱下去,做出一些真正的东西,一方面好给领导交差,一方面也好让大家见识见识自动化的效果。

与此同时,自主研发必须抓紧,借助已有条件,一方面消化吸收引进设备经验,一方面根据我国电网现状和管理特点,做出符合我国情况的自动化系统,待时机一到,便可申请试点运行之类的安排,确保安全运行过关后,再开始普及。

第219章 无法接受

十几年后,全国电厂电网的自动化设备、系统,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国产了,不仅如此,还可进军海外,实际上是万里江山一片红的场景。

而现在的郑道行,只是干早了两年而已。

看着苦恼的郑道行,张逸夫悉心劝道:“咱们毕业了能做实事,就已经不易了,你没见到多少研究生天天抄电网数据呢,先做着吧,路还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