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故事结局,也缩减了一些,直接拉低了整个故事的层次。
比如说l的选定的代言人魅上,在漫画中,最后怀疑魅上那决定性的失误,是被尼亚掉包了熊猫笔记后,利用熊猫笔记控制了魅上的行为才发生的。
否则,一直都显示拥有极高的谋略,崇拜killer,同时极端谨慎而敏锐的魅上,为什么在取回真的熊猫笔记的时候,没有对笔记测试一下真假呢?
为什么尼亚在听到流克说13日规则,以及烧掉笔记本后,接触过笔记本的人就会死这两条假规则的之后,就立刻烧掉了两本笔记本呢?
恐怕其中怕是写着他控制魅上的证据吧?
也只有这样才能解释为什么一直以来都极为谨慎的魅上,为什么会在最后关键的时候掉链子。
可是在动画中,则没有对这一段故事的分析,于是魅上的智商直接被编剧拉低了,同时拉低的还有夜神月的眼光。
对于弥海砂的结局,动画也修改了,弥海砂对夜神月的爱是极为狂热的,是明知道的夜神月是在利用自己,也甘愿成为其工具的。
不过在动画最后,似乎显示弥海砂因为夜神月对其利用而彻底对其死心,最后给了一个在大厦楼顶的镜头,似乎隐喻她的自杀。
可是漫画中,弥海砂从来都没有对夜神月死心过——她一开始就知道夜神月是在利用她,但是她依然坚定不移的屡次成为了夜神月的工具。
在夜神月死后,她似乎跟那些同样崇拜着killer的人,仿佛某种邪教似的,身着斗篷,默默为killer祈祷着。
这一部分是贺晨唯一妥协的部分——邪教是华夏比血腥、暴力、色情还要敏感的话题,对世界来说,也是一个危险的话题。
他可不希望某些邪教挂着《熊猫笔记》的名号,为了killer展开一次又一次圣战。
若是那样的话,恐怕他就是整个人类世界的罪人了。
因此对于最后的描写贺晨只写了一部分人在怀念他,而剔除了killer邪教的色彩。
怀念killer,看起来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但是却发人深省。人们相信,哪怕是现实中真的出现这样的一个恶魔,死亡之后也肯定有人会怀念。因为对于那些一直被欺压,甚至连反抗的都不敢的人来说,killer活着的时候,他们更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