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0页

凌烟明显听出了贺晨的画外音——说她是一个吃货,但是凌烟并不在意。

她反而用审视地目光对贺晨说:“以英国美食为灵感……你收了英国宣传部多少英镑?”

“……真的灵感,我准备写的是华夏的美食。经常吃华夏的食物,习以为常,再好吃的感触也会慢慢变淡了,用俗语来说,就是饱汉不知饿汉饥。身为一名追求艺术之道的艺术家,我自然不会说出‘何不食肉糜’这样的话,我要用亲身的体验去感受这个世界。只有真正品尝了英国的食物,我才能对华夏的美食产生更加深刻的感受,用饱含真情实感的画面,让大家的灵魂跟华夏的美食之魂产生共鸣!”

贺晨忽然为自己找到了一个绝妙的借口,于是语气越发慷慨激昂,到最后甚至产生了一种“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为艺术献身的舍生忘死的高尚情怀。

虽然贺晨的夸张成分很大,但是利用这种反差手法来追求灵感的办法,不是不可能,于是凌烟抱着不确定的态度暂时接受了贺晨的说法。

于是接下来的行程就简单了,两天后,他们飞到了伦敦,然后为了方便起见,租了一辆汽车来代步,同时放行李,龙五做司机兼保镖,凌烟则化身为保姆加护士,然后就开始了贺晨的英国美(求)食(生)之旅。

任务的要求是品尝英国美食,而不是去英国品尝美食,于是贺晨非常幸运,因为此行将不会耽搁他很多的时间——排除了在英国的法国菜、华夏菜、岛国菜、意大利菜等等一些其他国家的美食之后,英国的本地特色食物也就剩不下多少了。

跟泱泱华夏吃货大国相比,在欧洲除了法国之外,对于其他所有国家的饮食文化,华夏人民笑而不语,内心充满了绝对的优越感。然而在欧洲诸国之中,英国的饮食文化……好吧,他们就没有饮食文化,这不是贺晨的偏见,是欧洲诸国对英国的一致看法。

简而言之,英国菜制作方式有两种:放入烤箱烤和放入锅里煮。做菜时什么调味品都不放,吃的时候再依个人爱好放些盐、胡椒或芥茉、辣酱油之类。说起来是尊重各人的好恶,却也难免有偷工减料之嫌。

英国的食材还是不错的,不仅新鲜而且很少含添加剂,超市买的包装好的菜里面甚至经常可以发现蜥蜴、青蛙和蜗牛,绝对的原生态。

而作为此行的第一站,贺晨自然选择了伟大不列颠之国菜——fishchis,也就我们常说的炸鱼和薯条。

贺晨拿着一根粗粗的短棒,问凌烟:“你确信这是薯条,而不是薯棍?”

凌烟懒得搭理贺晨,贺晨将“薯棍”递给凌烟,凌烟身子一侧,立即躲开,看那架势,只要贺晨还敢再向前递,她就准备剁手了。

贺晨转而又递给龙五,龙五急忙表示自己不饿。

看着手中金灿灿,散发着薯条香味的薯棍,贺晨吞了下口水,眼睛一发狠,一咬牙,将一只长的薯棍一下全扔进嘴里。

长痛不如短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