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说美国在现在的油价下发展生物能源是亏本的,是因为我们把眼光放在那些乙醇生产商本身。有资料显示一百五十加仑乙醇需一点八吨玉米,也就是说乙醇生产商花钱买十二公斤玉米进来只能生产三点七九升乙醇卖出去。按当前市场价,几乎无利润可言。加上销售、运输等费用,是亏本的。
这些厂商很希望原油涨价,可是原油涨价的话,粮食价格也会随之上升,即使原油价格达到甚至超过了他们的亏损线,但因为粮食的上涨又会打破这个平衡,因为粮食上涨造成乙醇的成本上升。原油价格、粮食价格相互作用,也许原油只有涨到一百五十美元,甚至二百美元,而乙醇的生产才能有赢利。
这样看来进行生物能源生产的企业是不是永远不可能赚钱了?
不是!如果我们把美国当做一个整体看,乙醇生产并没有亏本。乙醇生产商买粮食生产乙醇的过程就是把利润向农产品生产者转移的过程。”
第1303章 两边赚钱
郭拙诚说道:“粮价再高,乙醇生产商亏损再大,那些钱还是在美国国内,只是把钱从一个口袋移到另一个口袋。如果乙醇生产者和粮食生产者是同一个公司,那这个公司也许还有赢利。我们不要被乙醇生产者亏损这种表象迷惑了,他们整个国家并没有亏!
只要美国加大对这些生物能源生产和开发的公司的补贴就行。
也许有人会说如果将高价粮食拉到国际市场,不可以赚得更多利润吗?不会,投入市场的粮食越多,粮食的价格就会下降,利润不见得会多。因为美国在国际粮食市场处于垄断地位,保持粮食市场一定程度的缺粮才能维持高的粮价,才能赚取更多的利润。
美国很聪明也很歹毒。美国的战略就是打击自然资源匮乏、又有后起之势的亚洲国家群体,并乘机狠敲亚洲能源匮乏国家的一笔竹杠,搜刮各国的外汇储备,强化美国的世界一极的地位。提高油价,打压的是缺油国家;提高粮价打压的是缺粮国家。既无石油资源又无农地资源的国家当然是既受高价原油之苦又受高价粮价之苦。
我们中国控制了伊朗的一个大油田而没有进行生产,美国在全世界控制的油田比我们更多,他们也有更多的油田没有进行生产。我们之所以没有急于将伊朗的油田、我们国内的油田开发出来,是因为我们现在不需要这么多的原油,是因为我们的技术还不高,是因为我们资金缺乏,暂时没有能力来开发它们,不想浪费太多。
可是,美国手里那么多油田不开发,不是因为他们的技术水平不够,更不是他们的资金不够,而是这些油田是他们手中的缓冲器。只要原油价格还在他们可认定的范围内,他们就不会大规模开采这里的石油。当油价达到他们设定的警戒位时,他们才可能大规模开采以缓冲高油价带来的危机。美国大规模开采这些原油的条件是:
第一、原油价格失去控制或者石油价格过高严重拖累美国经济,造成美国内大的社会动荡。第二、其他非美国盟友国家已经失去了腾飞的机会或他们失去与美国抗衡的能力。第三、中国等这些即使能源消耗大国也是石油贫泛大国实现了石油替代能源产业化,石油不再成为战略物质。
这三个条件显然还远远没有出现,也就是说美国还有相当长的时间内要利用高而不太高的石油价格从其他国家榨取利润。美国会继续鼓吹石油已经‘供大于求’的言论,以掩盖他们的真实目的。
如果说这些未开采的油田是美国战略的缓冲器,那么美国国内的乙醇转化厂就算得上是他们手里威力无穷的武器了。现在各国的农业几乎被美国绑架了,粮食的自由流通让其他国家无法采取多生产粮食的办法来抵抗美国的进攻。只要有大国准备大肆生产粮食,美国就可以让近二百家乙醇厂停工,粮食铺天盖地地倾销到那个国家,即使那个国家的农业不破产也会因为巨额亏损也停滞发展。如果真有国家生产出大量粮食,美国将可以利用粮食价格低而大量收购去生产乙醇。
近二百家乙醇生产厂对其他国家而言就像是大海,无论别人生产多少粮食它们都可以吞下;无论别的国家想怎么保住粮食价格,它们都可以吐出海量的粮食来打乱这个价格,让那些国家亏得连短裤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