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因为一个技术问题就要讨论很久,要多次召集科学家或者保密局的工作人员进行研究,在广泛听取大家意见的基础上再做出是否提供给苏联的决定。
这个问题看似很轻松,似乎只要对中国有促进作用的,只要对苏联现在的技术有重大改进的,都不能透露,但是,人家苏联也不是傻子,他们在很多技术领域比中国还先进,如果只拿一些次要的、根本不具备前沿特性的技术,人家根本就不会理睬,不但不会如期拿出他们的高新技术,还可以因为对中国不满,认为中国骗他们,他们就拿出一些无关紧要的技术来敷衍中国。
对于这种既要相互信任、又要维护国家利益、又要为国家争取更多的利益的事情很是麻烦,作为领导者,郭拙诚真有点焦头烂额的感觉,生怕一不小心成了国家的罪人,又生怕换不来对国家有好处的技术,让国家徒费金钱。
可以说,他现在真有一种如履薄冰的感觉,不得不小心翼翼。
而那些工程建设、基地规划、物质调拨等具体的事情虽然麻烦,但也没有让郭拙诚如此焦心过,只是利用夜深人静的时候审查、批阅那些报告了。
还有一个耗费时间的是接待上门的苏联官员,接待那些打前站的科学家。为了让苏联科学家感动,为了让他们提前体会中国政府对科学家的重视,郭拙诚不得不尽可能地抽出时间与喝酒吃饭,陪他们参观,陪他们旅游,或者陪他们游泳、看电影、钓鱼,甚至陪他们唱歌、跳舞、购物。甚至还参与他们的学术讨论,当场拍板一些事情,如仪器的购置、资金的拨付、车辆的配备……
虽然他陪伴的都是职位与他相同或接近的高级科学家,科技官员,但苏联具有部级职位的科学家可不少,加上苏联本身也非常重视与中国的合作,派出了一批又一批高级科学家、功勋科学家,让郭拙诚真有点应接不暇。
看到这些尖端科学家前来中国,郭拙诚内心是惊喜的,但又不得不打起精神接待他们,真是痛苦并快乐着。
在两国政府的共同努力下,中苏合作的事业在快速地发展着。特别是中国,因为郭拙诚的努力,大笔大笔的资金很快到位,相关的基地建设也如火如荼地展开,各种高端仪器、设备从世界各地采购后源源不断地运往目的地。
看到郭拙诚眼里布满了血丝,刚从国外回来的孙雪很是心痛,说道:“拙诚,有必要这么辛苦自己吗?这些事情难道非得你亲历亲为才行?你完全可以交给你手下的人去做啊。我知道你身体好,可是你身体再好也是肉做的,不是钢铁做的,出了问题不是换一个零件就可以。现在你年轻还能强撑,可万一落下病根,将来年纪大就麻烦了。”
第1297章 战争前兆
郭拙诚苦笑道:“现在是初创阶段,很多事情必须由我出面,别人不能拍板也不敢轻易拍板。如果我们不能显示出高效,不能显示出我们这边手续简单,政策大力向科学家倾斜,苏联的科学家怎么可能感受到我国的好来,他们怎么会心甘情愿地为我们工作?”
孙雪撅嘴道:“我真不知道你怎么想的,好像你在为他们设陷阱似的。你可是进行中苏的联合项目,不是单单为我们中国服务,他们苏联一样会得好处。你以为你这么对他们好,他们就会叛逃过来?你做梦吧。”
郭拙诚笑了笑,说道:“不管他们叛逃不叛逃,只要他们的项目是在中国土地上进行,得最多好处的还是我们中国,我们不但可以共享技术,还能培养出大批科学家。人才的培养才是最重要的。我们现在只不过是对他们好一点,只是态度和蔼一点,付出的也不过是一些小钱,我们能够做到的为什么不做呢?你说,如果我们这么做,他们这些科学家是不是对我们中国有好感,心里的天平会更多地倾向于我们中国。心里或多或少地产生‘他们中国这么好,如果我生活在中国就好了’的想法。”
孙雪说道:“我懂得培养人才的重要性,我也知道你这么做有道理,从苏联人脸上就可以看出来,他们羡慕我们这边的人,羡慕我们的工作环境,更羡慕我们的待遇,虽然他们现在不说也不敢说,但他们内心肯定希望能生活在中国,至少希望能在中国赚钱,希望在中国工作一段时间。
吃的好,住的好,人们对他们又热情,工作又高,外面的商品远比苏联丰富,物价又不高,他们当然对我们有好感。特别是你最近劝说苏联同意科学家回国的时候携带不超过一千美元的电器、小商品,这让他们很感激你,很多科学家都想大肆地采购一通,想带一堆好东西回去给自己的家人,给自己的亲戚和朋友。虽然苏联还没有最后点头,但他们可把你视为大好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