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更主要的原因是现在公署没有这么多钱,摊子一下子铺开这么多项目实在忙不过来。就是医院需要钱的地方也实在太多,房屋要维修,医疗设备要购置,病床要增加,药品要采购,医生招聘,工资要提高,公费医疗更是完善……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大量的资金。

现在大多数医院大多数医生的治疗仪器只有三样:听诊器、温度计、血压计。他们将中医的“望、闻、问、切”发挥到了极致。病人刚进来,医生的目光就盯在他的身上,开始观察病人的气色、动作,之后就是边问边拿出听诊器听。

与前世医生的动作相差极大,前世的医生往往都是稍微问几句就开始下单子要病人交钱去做各种各样的检验:x照片、ct检查、切片……唯恐病人掏少了钱,唯恐让病人太悠闲。很多医生更是以让病人多掏钱为目的。

郭拙诚当然不希望把现在医生的医德降低到前世低得不能再低的水准,但也必须增加医生的装备。仅仅靠医生的望闻问切来判断病人的病情,来自前世的郭拙诚总觉得有点不靠谱,必要的设备还是必要的。

望闻问切是中医的必要手段,在郭拙诚想来要真正掌握这套本事可不简单,很多医生要行医几十年才能学到手,加上这套技术根本无法数据化,比如血压多高、血糖多少、血脂多少等等数据是中医无法确定的,就算再高明的老中医也不行。

如果所有医生都是老中医,郭拙诚自然不会担心,因为中医存在几千年了,治疗疾病自有一套办法,不一定需要掌握血压、血糖、血脂的具体数据,老中医就能开出相应的药方,就能治疗好病人的病痛。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年轻的医生不可能愿意穷其一生跟在一个老中医后面学医术,与其他行业一样,年轻的学医者也希望自己能在学校读了几年书之后就开始赚钱,就可以走上工作岗位养家糊口,最多就是在工作的时候跟着老中医学一点绝招,学一点祖传的方法,以提高自己的医疗水平。

再说,过去那种传帮带,一个老师傅只带一个徒弟的办法显然不适合社会对医生的大量需求,社会也需要大量的西医治疗疾病。

所以,在医疗这方面郭拙诚还是倾向于增加医疗设备,倾向于在医院大量增加西医并逐步减少中医,或者减少中医在医生中的比例,优先改善现有医院的医疗条件。

他的这一个思路自然挤占了120急救系统的资源,自然就与孙雪想成立完备的急救中心的想法相冲突。

而120急救中心又是郭拙诚自己提出来的,孙雪是在他的启发下进行深入,可阻力却来自郭拙诚这个始作俑者,这让孙雪很郁闷。

这不,她就找上门了。

孙雪一进郭拙诚的办公室,见里面只有郭拙诚一人,立即就将端庄且洋溢着微笑的脸收起,变成一副受了委屈的样子,连小嘴巴都撅了起来,一边往郭拙诚身边走一边哀怨地看着郭拙诚。

郭拙诚早已经站在接近门口的地方迎接她。

看她脸色迅速变化的样子,心里就感到好笑,他笑呵呵地问道:“小雪局长,今天怎么啦?怎么一进我的办公室就这幅样子,刚才在走廊上的时候还笑容满面的。我得罪你了?”

孙雪白了郭拙诚一眼,说道:“你知道!……我笑容满面是对别人,对你就要这样,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