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知言却比田小燕更清楚儿子的能力,有一次趁田小燕不在家,他问道:“儿子,你干嘛报考那个大学?虽然我不知道你的高考分数,我想报考京城的大学肯定没有问题吧?”

郭拙诚很无语,大家为什么都这么问呢?他狡黠地反问道:“爸,我这段时间也做了不少的事,你说我哪件做错了?我做的哪件事没有……没有做对?”

本来想说“我做的哪件事没有深意?”但话到嘴巴边就收住了。虽然对方是父亲,但也不想给他造成一个老奸巨猾、深不可测、办事如神棍的感觉。

他接着又问道:“为什么大家一定要挤到京城去读书?难道其他地方就不能培养人才,不能锻炼人才?”

明知道这小子在敷衍自己,郭知言也没有再追问:能考上大学就算不错了,没有必要要求这么高。他转移话题道:“现在的局势你怎么看?”

他说话的愿意是“我现在怎么做”,但因为自己是父亲,这么问实在有点尴尬,就换了一种询问方式,他相信自己这个小崽子明白自己的意思。

郭拙诚为父亲欲盖弥彰的话感到好笑:按照他的本意,觉得父亲现在按部就班就行,不要再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因为父亲去年上半年还是一个小小的区委书记,后来当上县委副书记,紧接着就升为县委书记。县委书记可不简单,相当于古时候所说的百里侯,是一个最容易积累官场经验的职位。如果能在这个职位上老老实实地工作一段时间,利用空闲时间多加强一下学习,那么对父亲将来的仕途很有好处。

可是郭拙诚的内心又希望父亲能趁现在大变革时期再进一步,自己的父亲往上走总比其他不学无术的人往上走好得多,如果父亲能顶掉卢南陵之流,对宜贡地区的人民绝对是一件好事。

心里纠结了几分钟,郭拙诚最后还是觉得帮父亲一把,就说道:“爸,你看了今年一月九日《人民日报》上的一篇文章吗?”

见父亲思考,郭拙诚直接说道:“这天的报纸上有一篇名为《文风和认识路线》的文章,在里面有一句设问句,‘检验工作的好坏、水平高低的标准是看实践,还是去看别的东西?’,在文章里,作者很干脆地回答道,‘是看实践’。”

郭知言一直以来就有认真读报的习惯,这篇文章他读过,儿子一提起他就想了起来,说道:“这是一个名不经传的文章,也是一种学术讨论的文章,难道里面有什么特殊意义?”随即,他很严肃地说道,“这可是与上面的要求不符。有人拿出来在报纸上讨论可以,我作为一名领导这么说可不行。”

第159章 报恩

郭拙诚笑道:“爸,你说的都是老黄历了,现在你没有必要再如过去那样战战兢兢地过日子。去年十月,《人民日报》上还有一篇文章,《把颠倒了的组织工作是非纠正过来》,你当时看了不是说写得好吗?看了这篇文章,印刷厂的右派一个个同样兴高采烈,都说这篇文章说到他们心里去了。连这么大的报纸都开始刊登这类文章,你只不过是县委书记,用不着这么小心翼翼。我听说这段时间报纸上有关真理问题的辩论就是这个领导在主导,而且很多人都认为他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郭知言吃惊地问道:“这是你在京城里听到的?”

郭拙诚见父亲替自己找了一个理由,马上顺杆子往上爬,说道:“是啊,我在外婆家听了好多,这些事京城里都传遍了。”

对于京城的消息传播之快、传播这准,郭知言深有体会,上次高考的消息不就是京城传来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