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页

这就是杨星和伍海军第一次畅谈it技术时,杨星专门吩咐伍海军搞出来的世界第一款3播放器。经过了一年多的攻关解决了音频解码芯片的问题后,大幅度降低了原型机的尺寸和重量,才达到现在这款纯白色仅比d略大的模样。

3音乐格式严格来说是一种音乐压缩格式,最早是由欧洲高新技术规划“尤里卡”计划中提出的,在它之前,在电脑上欣赏音乐都使用wav的格式来录制、下载和播放高品质的声音文件,录制一分钟cd音质的wav歌曲需要的10b的空间,对此就提出了数据压缩的要求。

它的英文全称为:eg-1yer3,所谓的“eg”指的是“运动图像专家组”(ovieictureexertsgrou),它是国标化组iso于1988年成立的一个专门负责制定有关活动图像压缩编码标准的工作组。eg-1标准(isoiec11172)、eg-2标准(isoiec13813)、eg-3和eg-4标准都是通过这个小组制定的。前世里它们的简写“3、4”甚至成为了音乐播放器和视频播放器的代称。

听完杨星和伍海军的解释大家恍然大悟,如果是这样,它倒无愧于杨星提出的移动视听里程碑式产品,因为它采取了1992年由索尼制造的第一台d机完全不同的技术路线。完全依靠计算机来获取音乐,而d顶多能依靠购买d碟片和录音来获取音乐,而顽固的索尼对d碟片技术的控制众人皆知,几位女性购买的d碟片的价格大概不亚于她们购买豪华衣服的费用。而在电脑网络上下载一首歌曲,即使杨星没有说正版的价格,也可以想象到会比d便宜许多。

阚东田比较激动,如果星云电子真能在九都发布这机款产品,今后能在随身视听领域里留下美名,也会连带着提高九都的知名度,毕竟这些年国内能拿的出手东西实在聊善可称,不过王伊人的头脑还清醒些问道:“这是否也是利用b接口和电脑连接的?”杨星知道她的意思,点头叹道:“开发了两种接口,一种是b的,速度很快但需要电脑主板的支持,另一种是并口的,针对的就是没有b接口的电脑。利用打印机接口传输歌曲,速度就非常慢了,装满这部32兆的机子大概需要你吃顿中午饭的时间。”

这时候的电脑硬盘不过500多b,外部接口也少的可怜,传输速度也低的惊人,对于3播放器来说并不是个能尽展所长的环境。

杨星接着说道:“所以前天伍总裁亲自跑了趟广东,我们收购的企业中有不少电子企业,整合后代工国外电子产品的订单接了不少。广东这回爆出国投大案对我们反而是个好消息,广东省政府急于出售一批资产来弥补亏空。那个珠海的巨人电脑和一批代工台湾主板的电子企业都在出售清单上。我们准备拿到几家有科研实力和生产潜力好的企业,实践我们诺言,先做电脑主板,把b接口普及开,并为我们今后生产自主技术的电脑做准备。”

杨星的豪情壮志感染了现场每个人,虽然今年初的巨人危机倒下了那个广大青年心目中仅次于比尔盖茨的史玉柱,但现在他们心中又竖起了杨星的形象。杨星瞄准巨人是事出有因的,在翻阅过伍海军带回的巨人的材料后,觉得自己还是小觑了史玉柱这位天才。

实际上,巨人集团93年就推出-6405中文汉卡、中文笔记本电脑、中文手写电脑等电脑产品,其中仅中文手写电脑和软件的当年销售额即达到36亿元,巨人成为位居四通之后的中国第二大民营高科技企业。而此时的联想还在忙着把北京联想和香港联想合并为一个集团,其日后发家的基础——联想电脑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还不如巨人。相比国内占领大部分市场份额的惠普、康柏、ib来更是望尘莫及。谁能想到日后联想会坐上国内电脑销售的头把座椅,还收购了它代理过的ib品牌?

如果不是史玉柱自己发昏,把公司主业转向了保健品和地产,陷入了流动资金缺乏的困境,巨人集团也不会那么快倒塌。但是它还保留了完整的电脑生产线,放眼国内没有比它拥有的人才和技术更完备的了。所以杨星虽然替史玉柱惋惜,不过想到汪岚倪和唐海这样有巨人履历的家伙,他毫不介意准备把巨人电脑一口吞下。

第一百四十章 无线网络

阚东田和郑开元他们几个被杨星的指点江山煽动的热血沸腾,以往还觉得杨星这个小年轻喜欢在股市房市上赚快钱,对实业的兴趣不大,即使凭着购买来的专利忽悠高层借款11亿美元,也是为了他能在香港股市上更好的圈钱。不过看到今天这么多项成果,考虑到杨星在两年之前刚开始创业时就图谋开发这些技术,不由不钦佩他眼光之远。

杨星当然不知道自己在他们心中的观感有了极大改观,不过看得出他们有兴趣就好,这可是把这些技术转变成盈利产品的合作方和潜在客户啊!他献宝一样举起的掌上电脑对他们讲解:“这最后一项就是计划中的精华所在,移动互联助理ia(obileterassistant),它是个人数字助理da的升级版,加入了接入移动互联网的功能,除了现在处理个人信息管理、电子词典、帐务管理等简单的类似记事本功能外;将会融入3音乐、视频观看,在线浏览网页,收发邮件,照片拍摄等功能。基本等于一部小型便携式电脑,是真正的掌上电脑,而不是一部可以手写的电子记事本。”

最早的掌上电脑是1993年出现的苹果公司的公司的newtonda和al公司的zoor,不过都先后失败了。苹果后来甚至完全放弃了da的生产,只有al公司坚持下来,陆续推出了ilot、alilotersonal等机型,成为了da的王者,其操作系统alos一时成为掌上系统的标配,引得嫉妒的微软推出了sce操作系统相抗衡。

不过这时候的da严格意义上来说和电脑的要求还相去甚远,单色屏,手写操作,极弱的文件处理能力,谈不上要替代用户的桌上c,而只能替代传统纸张的一些单纯功能。所以杨星的想法的确野心勃勃,不过暂时还无法实现。但他提出在da上升级移动互联网的功能也早已有人实践,加拿大ri公司早在1984年就推出了可收发电子邮件的黑莓产品了,不过外形比较像传呼机。离大名鼎鼎的黑莓手机推出的日子还有一段距离,这时候大概ri正在到处融资在全北美花大价钱建立自己的邮件服务器呢!

杨星知道将来da和黑莓手机衍生的智能手机有多红火,不过他可不打算在国内引入黑莓模式,国内将来必将是联通、移动、电信三分天下的局面,没有他们的网络支持谈何发送电邮。何况国人的习惯不同,他们对手机短消息和即时通信这种方式更热衷,对于商业化的电子邮件没多大兴趣,移动后来引进了黑莓也没多大起色就是明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