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页

衡阳保卫战是一场关键之战,但只是局部战斗。在日军打到衡阳之前,那十五个军已经和日军有过交手,并且出现了伤亡。比如说守备长沙的第四军就丧失了战斗能力。这些也用旁白说明,并且在画面中有所表现。

于是画面就加长到了二十五分钟。

这样做会不会被王不负认为不认真?高晓蒙忐忑不安。

王不负怎么想不知道,起码店老板是看呆了。他没见过这个啊!只听电脑在那里报番号,密密麻麻拿着步枪的步兵站成了人山人海,太威武了。他都看得入了迷。

这时镜头拉到那十五个军其中之一,也就是防守衡阳城的第十军上。

店老板看过小说,知道第十军有一万七千人。但“一万七千人”这个概念,用纸写出来,和看到的画面是不一样的。在屏幕里,那就是黑压压地一大片。

“这么多人,难怪能挡住日军四十七天呢。”店老板看着那么一大堆战士,正这样想的时候。日军也排排站地出现了。

第十军看起来非常多,但是和十多万日军相比,就又少得很。高晓蒙把两方部队放在一起,拉高镜头,对比就非常直观。只见日军变成了一大片,而第十军只有小小的一团。

店老板顿时心就揪起来了。这怎么打得过?

除了各种对比,纪录片着重表现的就是为了救援被包围的第十军,第九战区发动的所谓“解危攻势”。

这其中有很多值得玩味的细节。第九战区从五月份开始迎战日军,却始终未获得充足的补给。第十军陷入包围后,同为第九战区的友军不管在人员还是弹药上,都不满编。

高晓蒙对这纪录片稍有自信地方就在这里,觉得这部纪录片应该贴合了《我的抗日》第二章中暗示的东西。

第十军在衡阳城内苦守。衡阳城外,从上到下都在想各种心思。虽然篇幅有限,但高晓蒙觉得他还是很好地要表现的东西都展示了出来。

店老板看过小说后,就好奇这场战斗的大背景。而纪录片恰好说的就是这个,他看的目不转睛,又憋气无比。

他曾经代入过小说中的主角,不止一次和书中的角色一起问过,为何没有援军到来?现在答案终于解答了。原来当主角在衡阳城中浴血奋战的时候,其他人居然在外面打自己的小算盘呢!

看到店老板看完了纪录片,高晓蒙连忙问:“你觉得怎么样?够认真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