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不负赶紧将剧本往后翻,边看边问:“你把故事和人物分成了两条线索?这么细致?”
轲编剧是六十多岁的老年人,而这剧本的工作量却是极大的。但这次他能放开手脚,所以做的酣畅淋漓。他得意地笑道:“那可不。我们好不容易找到了个精神内核,必须要用故事和人物立体地展示出来!光发生了事件还不够,还要有人物感情的冲突。”
果然不错。主角会通过一系列事件,认同了周围的战友,也开始对部队产生了感情,渐渐地变成了坚定的战士。
在之后的进攻中,因为义无反顾的主角发挥出了巨大作用。部队获得了一场大胜。在战友的欢庆声中,主角感觉到了自己的价值,作战的勇气地增加到了极点。
但紧接着,关东军就开始反扑,报复无辜百姓。主角又慢慢地动摇了信念,不知为何而战……
王不负翻着剧本,心里都无语了,到处都是“一波三折”。大结构上是一波三折,小事件是一波三折。用不用这么死扣不放啊!
第八十四章 老兵之家的效果
王不负合上剧本,问:“轲编剧,你这么推崇美国大片,怎么不学习他们的叙事结构呢?”
“哼。”轲编剧嗤之以鼻,“他们的电影结构才诞生多少年?我用的结构,可是从明清时期就开始流传下来的文艺体裁。一环套着一环,不比他们的故事要流畅多了?”
“好吧。”王不负就不啰嗦了,反正这份剧本在他看来,剧情确实上佳,而且情感的转变也很自然。于是拍板同意:“行,就按这个做。”
“那……能不能把第二章的剧本也交给我做?”轲编剧赶紧问。南江这里也有老兵之家,里面入住的全是《我的抗日》第二章的活素材。要是王不负让他去做,那他就要现在开始准备了。
“你都退休了,身体吃得消么?”王不负有些犹豫。轲编剧的剧本很精彩,但是怕他累着。
“什么吃不消!”轲编剧不服气:“你现在让我呆在家里,才会闲出毛病来呢!做剧本的时候,我全身都是精力!”
“那行。”王不负说:“还有,我最近打算招几个应届大学生,都学的是西方电影编剧理论,你带带他们,让你们老一辈编剧家的叙事结构能传承下去。”
在他的记忆里,国产电影可都没有这种死扣“一波三折”的叙事结构,都学西方,却没学到精髓。结果剧情发展各种神展开圆不上,人物关系各种胡扯淡精分裂。
轲编剧虽然很苛刻地套着他的结构,但作出来的剧情简单明快,明明剧情推进速度很快,但内在逻辑却不混乱,很好理解。这种编剧技巧要是失传,就太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