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页

静一也不挽留,跟着起身道:“送你一句话。”

金杨竖耳倾听。

“老子有句名言:海纳百川,虚怀若谷,不以一人之智为智,而以众人之智为智,谦卑处下,宽容包纳,所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而现代社会里,一些人的境况稍为好些,便容易生起自大心,对人骄傲,对己骄纵。其实想想看,只不过是这辈子因缘好些,或因祖荫福泽、长相美、脑袋灵、父母富、际遇佳,运气顺……反之,很多人不过是这辈子因缘差点,并不是谁的能力比谁强多少。所以……骄慢一盛,福缘易尽。保持谦恭,乃守福之道。上乘的为官之道乃是藏在剑鞘中的利剑,是裹在白手套里的重拳,底定江山悄无声息,挪移乾坤无迹可寻,大方无隅,大象无形。”

金杨笑了笑,没有接这句话,转身离开。

静一也没有相送。两人自始至终都没有提到被关押的金半山。一来静一明白金杨上山的目的,二来他也知道金杨有能力把金半山捞出来。

金杨在众道士和居士的瞩目下离开了道观大门,远远的,他看到小六子和徐浩的身影。这两人看到他,懒洋洋地从台阶上起身,等候着他。

金杨走近他们,问道:“小六子,你师傅有没有联系你。”

小六子摇头道:“没有。要不要我给师傅打个电话问问?”

金杨做了个不必的手势后,径自沿着台阶而下。

小六子和徐浩默默地跟了下去。

金杨一边看着沿山的风景,一边沉思。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青云山之行失败了。在心思敏捷的静一道人面前,他的思想无法匿踪,他的话还没开口,便被静一用另外的话给堵了回去。而且他不得不承认,静一的话的确有些道理。特别是他最后送他的一段话,可以用“大音希声”来诠释。

他在白浪开发区的工作,现在看起来,就是一部赤果果地斗争史。在邯阳北,在清远交通、纪委,都是如此。虽然他也有努力工作,比如改制,组建两大集团,国家矿山公园的申报,以及发改委试点项目筹建。但若他没有把大量的精力投放到“斗争”之中,开发区的工作应该会更好更快更全面。

是啊,高明如彭放,安家杰之流,他们底定江山悄无声息,挪移乾坤无迹可寻,不像自己,屡屡闹得沸沸扬扬,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给自己带来不好的名声。

下到山脚,他的电话响起。

电话是郭小动打来的,告诉他已经查清了艾爽最近几天的动向,而且告诉他,他现在正盯着艾爽。

“你在什么地方,告诉我地名,我马上赶过去。”金杨听完,马上挂了电话,疾步朝陆风车跑去。

上了车,他先是给南飞拨了个电话,告诉他中午的聚餐黄了,他临时遇上点事。南飞太了解他的性格了,知道他已经开始为金半山的事情奔走,只说了句,“你现在的身份,凡是小心谨慎为好。有事马上给我来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