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页

这还没完,她临出门前倏然回头,冲赵老嬉皮笑脸道:“姥爷不要批评金叔哦。”

赵老本身经历过战场上的血雨纷飞、生生死死,一辈子享尽富贵繁华,也历尽了台上台下的大起大落,人世冷暖,养气功夫早已超脱常人,再经过最近几年的闭门静养,读书写字养生养气,那又是一个新的境界。但是人终究不是佛,不动如山也只是一种境界。而这种境界赵萱萱往往可以轻而易举打破。

“小彭你在西海主政。”赵老缓缓落座,开口问道。

“是的,赵老,为西海人民服务。”

“西海是个好地方,当年革命党人高举辛亥革命的旗帜,在武江起义,打响了新华夏革命的第一枪,推翻了长达两千多年封建王朝统治。华共一大上,来自西海的共产党创始人就有五位。新华夏成立后,还出过两位西海籍的国家主席。并且为我军贡献出不少的高级将领。西海人民可以说为了自由和解放进行了不懈的斗争,为新华夏做出了巨大牺牲。”

“是啊!您当年在湘鄂赣边区革命根据地的英雄事迹激励了整整三代人,现在西海省正大力扶持推广红色旅游路线,我代表西海省委省政府和老区人民欢迎您重回旧地,去看看您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彭放动情邀请。

赵老呵呵一笑,既没有答应没有拒绝,而是把目光转向金杨,一双曾经令无数敌人和政敌恐惧的眼睛泛出慈祥的神光,“金杨,我去年就听说过你的大名哦!”

金杨诚惶诚恐起身道:“您的名字我从小听到大,课本里,报纸书刊电视电影,您的名无处不在。”

赵老淡然一笑,这等拍马奉承之词对他起不了任何作用。他像个普通老人一样和金杨拉起了家长里短,比如家里还有什么人,工作上的困难和体会等等。

金杨一一回答,不敢有任何隐瞒。

赵老话题一转,语气温和道:“第一次来京都?”

“是的。第一次。”

“以前没有来过?”赵老有些不解。据他的了解,现在内地在中小学一直有各种京都夏令营活动,让全国的孩子都了解京都,热爱祖国。

金杨汗然一笑,“主要是我大伯把京都讲得太玄乎,我对京都向往之余,又充满敬畏。我对我所敬畏的人或物,喜欢保持距离。所以没来。”

赵老眯起眼睛,“你大伯是怎么讲的?说来听听。”

金杨忽然觉得自己有些抢了彭放的风头,而且金半山说的一些玩意都是他认为虚无缥缈的东西,好比狗肉一样,平常可以在路边摊上吃得不亦乐乎,但永远也上不了正席。

“……我大伯他爱好玄学,说京都是座龙脉皇权之城,还说历史选择了京都是有其根源的。京都山环水抱,龙脉要冲,掌心明堂等等。”金杨观颜察色的本领非常强,但他却无法从这个古井无波的老人脸上看出半丝动静。他只好继续往下扯,“十年前,大伯第五次进京,他去了元大都遗址,回来就冲我感叹了好些天,说先人的无上智慧,竟然在元朝时就创造出一座了不起的城市。说其格局就是用最现代的城市建筑学也很难规划得如此完美。元大都城奠定了今天京都的规模,至今不变,三点突出:四四方方,确立中轴线的设计,大城之内,一条大马路与中轴线垂直相交;街道笔直,正南正北,正西正东;亲水建城,弃金中都的小家子气的莲什么水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