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2页

至于tcu,这一点就没办法了,只能靠大量的数据积累。

发动机相当于汽车的心脏,ecu就是汽车的大脑,而tcu则相当于汽车大脑的左脑,这种控制芯片,会根据驾驶着对油门的踩踏深度,来进行急加速,降档,或者省油升档的自我判断,和发动机配合是关键。

这些就需要数据的累积了,在十几年之后,之所以咱们国内的汽车企业还制造不出合格的变速箱,和人家比差的就是ecu和tcu数据的积累。

说白了就是咱们的汽车公司,在研发方面的投入不够,舍不得话大价钱投资在研发方面。

就比如这tcu所需要的数据积累,这可是人家欧美日本用了上万名工程师,花费了几十年积累下来的数据。

然后把数据录入电脑,在利用设计好的程序来建模,让刻录芯片,让芯片具备能够读懂驾驶员意图的逻辑能力,说白了就是一种最简单的人工智能。

而想要建成这样的人工智能程序,你需要最原始的数据积累,往往是天量的。

几十台车在几年之内,不停的跑,累积下来,才能采集足够这样的数据。

后世在整个华国,出了收购了dsi的吉利之外,恐怕也就是逆天的byd,搞出了这样的东西,并且自己搞出了双离合变速器,才算解决了国内汽车制造企业,一直没有能力生产自动变速箱的问题。

byd算是埋头苦干的典型,人家的老板就是搞技术出身的,所以甚至技术对一个企业的重要性,而且人家也舍得在技术研发上下本钱。

反观国内的其他汽车制造企业,就没有这样的觉悟了。

一汽,上汽沉醉于合资车给他们带来的丰厚利润当中,根本就不屑与搞研发,一个研发项目就比如自动变速箱这样的项目,往往需要投资几十亿,而且还需要好几年,最后还不一定能搞成。

如果搞成功了还怕别人来摘桃子,搞不成还要被对手树立为攻击的典型,所以何必呢?

有那几十亿,大家吃点喝点,岂不是更好?

至于私企,则是搞不起,毕竟这可是大投入的大项目,对资金的压力很大。

byd敢搞,那是因为人家不光是做汽车的,还有电池,和电子项目的利润来支撑,其他的企业则根本就玩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