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页

“逸帆,你的这个提议,我刚刚仔细的琢磨了一下,确实是个好办法。可是吧,现在却有这么几个难题,首先最重要的就还是这个财政的问题。你说的这条线路确实非常的不多,可是咱们滨城到旅港之间的线路,你也知道,多山,这一路肯定是要开山搭桥,如果要是在平地上修的话,成本肯定不算很高,可是之前在做北面的线路的时候,咱们就找人来评估过,哪条线路光是开山就要开七八座,隧道要打好几个,光是这些就让那条线路的成本比其他城市的轨道交通的线路成本高出百分之五十。可是咱们所说的这条向南的轨道交通线路,这条线路的复杂性,比较起来,不但是不比北面的差,甚至比北面的还要烂的多,所以线路虽然不长,但是造价却并不一定会比北面的低。咱们市里的财政,现在光是支撑北面那一条线路的话,也许还能应付的来,可是如果南面的如果要是同时上的话,这就恐怕有些吃力了。最关键的一个问题是,恐怕你也知道,你杨叔叔明年可能要去省里了,如果我要是还能在这个位置上待几年,那么这条线路就肯定能够修得起来,可是现在是时间等不起,如果我走了,市里的财政就算缓过来了,可是这时候也不是我说了算了……”

刚刚杨玉河就一直在琢磨这些问题,最开始时候的兴奋,这时候在现实问题面前已经开始渐渐的散去,换上来的是有些颓丧的气氛。

“嗨!我还当是什么大事呢,不就是钱吗?这样,杨叔叔我可以帮你联系一下安娜姑姑他们,他们对于投资这样回报率比较高,风险又低的市政工程项目是最有兴趣了。大不了到时候咱们可以和他们联合组成一个运营公司,将未来几年的这条线路的经营权交给他们,反正让他们现在出钱先把线路给搭建起来,这不就成了吗?”

李逸帆微笑着说道,其实他也知道,刚刚杨玉河那样的表演,其实就是等着他这句话呢。

现在这样的方式对于一些地方政府可是非常的流行,到处修建的高速公路,几乎都是这样建设起来的,甚至后世很多城市修建的地铁也同样是如此修建起来的。

外资投钱,然后得到一定年限的运营权,市政府得名,而且还可以定期的从这个公司得到相应的好处,这样的合作大家何乐而不为呢?

第621章 杨玉河的布局

几乎没有任何的犹豫,杨玉河就同意了李逸帆的说法,其实他之前之所以在哪里一个劲的所财政问题,就是想要让李逸帆他们帮忙想办法。

因为他知道李逸帆的身后有着那个神秘的法国财团!

其实他之所以这么做,也确实是现在大势所趋,现在的华国,尤其是总理实行了税制改革之后,中央牢牢的把财政大权掌握在手里,地方政府每年上缴了中央财政之后,确实是没有几个富裕的。

市里面有些一小项目那还好办,可是如果一旦要是有大型项目上马,就必须要向上逐级申请,这样的一番运作下来,不但是耗时耗力,最关键的是,因为你是层层上报,最后往往还需要面临层层的盘剥。

最后就算中央给你批下钱来,结果到了地方的手上,这些经费经过七刮八刮,最后能落到实处的能有八成你就千恩万谢去吧。

这就导致了,现在地方政府因为各种原因,频频的上马各种修桥造路的运动,不过很多都不选择走中央财政,一般都会选择外来的投资公司合作,别的投资公司掏钱,然后把运营权交出去,最后自己跟着运营公司吃红利。

后世国内被曝光和那些没有被曝光的诸多收费高速公路,几乎都是在采用这种方式在运行,其实很多公路,早就已经收回了成本,而且已经开始盈利。

可是却因为这些投资公司和地方政府的贪婪,却依旧是在保持着收费的状态,反正苦的都是老百姓,而地方政府和投资公司却是坐着收钱就行,这样的买卖大家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