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位老朋友一直对你很感兴趣,他对你的才华赞不绝口,他的公司正面临着扩张,很需要像您这样优秀而年轻的人才添补高层的空位,不知您对此是否感兴趣?”谢林·斯托克直接向萧逸臣说明自己的意图。
“不知您的这位朋友我是否认识?”萧逸臣很好奇这人究竟是谁,竟然可以让纽约时报的总编甘当说客。
“您应该不认识他,不过您应该听说过维亚康姆公司吧?”
萧逸臣点点头,维亚康姆公司算得上是美国娱乐界的巨擘,可在他映象中,他和这家公司似乎没有过什么交集。
“公司董事会主席萨姆纳·雷石东先生和我一样喜欢您的作品,而且他一直关注着您的最新动态,和我在一起的时候,他经常谈论起你,言语之中对您很是欣赏。得知您到了纽约之后,我本来想亲自登门拜访,没想到却在这里碰到了您,这真是太奇妙了!”
“这么说维亚康姆公司准备收购一家电影公司?”在明白了谢林·斯托克的来意之后,萧逸臣突然冒出了这么一句。
“您怎么知道?”谢林·斯托克感到无比的震惊,这是维亚康姆公司很核心的商业机密,只有高层的董事才对此事有所知晓。
“如果维亚康姆公司不准备收购电影公司,那萨姆纳·雷石东先生又怎么会想到我呢?”萧逸臣的反问让谢林·斯托克目瞪口呆。
第二十二章 纽约迷情
如果说萧逸臣对维亚康姆公司惊人的判断让谢林·斯托克感到仅仅是震惊的话,那么后来他结合电影市场未来的发展提出的产业链管理的思想,则让谢林·斯托克佩服得五体投地。如果维亚康姆公司真的能够按照萧逸臣提出的发展思路建立完善的娱乐产业链,那么未来十年,公司将很有可能在全球建立起一个制作、发行、销售三位一体的娱乐产业帝国。但萧逸臣最后也对这套发展模式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他强调在资金充裕和市场持续良好的条件下,这套方案可行性很高。但如果市场出现变化,这套发展方案的不确定性因素就会增加,风险也会随之增大。谢林·斯托克明显的感觉到,这并不是萧逸臣所有的想法,显然在他面前,萧逸臣还有所保留。
从派对里出来的时候,喝了不少红酒的朱莉亚·罗伯茨已经有些微微的醉意。而萧逸臣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和谢林·斯托克聊天,两人根本就没有碰过酒杯。
“xylon,副驾驶座在那边!”
“把钥匙给我,你今天喝得有些多了,我开车送你回去!”
“来的时候你不是说你没有驾照的吗?”朱莉亚·罗伯茨不解的问。
“我的确没有驾照,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不会开车!”萧逸臣接过朱莉亚·罗伯茨手中的钥匙,很熟练的发动了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