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张献忠、崇祯、孙传庭、皇太极、多尔衮……一个个名字,都在那样的岁月里交汇,最终组成一个前所未有的大时代。
在这里,有的人被打趴,有的人抓住机遇站起来……
历史的兴衰充满了巨大的吸引力,矛盾地交错在李晨灿的春秋笔法之下看起来无比清晰,却又有着强烈的即视感,仿佛能够让人看到那马蹄滚滚、大军驰骋,仿佛看到内忧外患的明廷,耗干了最后一滴心血。
等到看完这一本书之后,江凯安合上书本,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明朝,终究还是灭亡了,这是历史早就带给大家的,无法更改的答案,不过它的灭亡,却留下了很多的东西,以前也许大家不太愿意去知道,但现在李晨灿的《明朝那些事儿》让大伙儿都开始关注这些,明白这最后一个汉人的封建王朝,是什么样子。
江凯安的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喟叹,却也因为花上几个小时的时间看完这本大结局而觉得酣畅淋漓,很久没有过这么痛快的阅读体验了,他重重地喘息出一口胸膛里的浊气,感觉世界正在自己的眼前。李晨灿的驾轻就熟,让《明朝那些事儿》在他心中成了永远的经典……在他的心底里,《明朝那些事儿》的地位,应该没有其他的同类书可以超越了。
很多人心中都有着同样的感觉。
第163章 争夺音乐奖
《明朝那些事儿》的大结局,并不是以什么历史事件来作为最后的结束,而是选择用徐霞客,来作为《明朝那些事儿》的结尾。
这样的设定,最开始的时候,被一些读者不理解,但很快就有很有学问的人,以及李晨灿的后记来作为解答。
解答他为什么要选徐霞客这个当时默默无闻,后来名动天下的人物作为这本书的结尾。
书的最后,明朝像任何一个王朝那样覆灭了,崇祯自杀了。在那个时空里,当年明月用了七大本书来写一个王朝的兴起到覆灭,却在最后说,帝王将相,建功立业,不过都是浮云,都是粪土……
作为一个后来者、局外人来看这一切,争什么打什么呢,最后都是一把黄土,什么都输给了时间。
但身在其中,你又如何看待自己有限的生命和无限的时间?
当年明月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在徐霞客这里,农民起义、后金崛起、帝国覆灭,仿佛都和他没有关系,他以自己的方式度过了一生,却给后人留下了意想不到的财富。和张居正、戚继光、袁崇焕这些人比起来,徐霞客只是个小人物,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坚持自己的理想,并且脚踏实地实现了理想。还有什么比这更重要的呢?
在后记里,当年明月说,以史为鉴是不可能的……因为你会发现,虽然死去的朝代已经死去,但新生的朝代,在经过几年的励精图治之后,仍然还会上演同样的事情——尽管衣冠改变了,朝代改变了,那群人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