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页

纱帽胡同,张府之内,通政使司楚江川满面焦急,神色间急是紧张。

在大九卿里,通政使司的存在感最低,可实际上,其手上掌握的权力并不小。除去锦衣及镇守太监密奏之外,各地奏章进京,必须先通过通政司,再转交内阁。很多消息他都能事先掌握,换句话说,谁掌握了通政使司,谁就在信息上掌握了先机。

楚江川与张居正是大同乡,都是湖广人,亦是张居正一手安排在这个位置上,自然便是江陵党,此时前来便是通报消息。身为庙堂柱石之一,平素自有八风不动的风范,此时却是不住流汗,只能用手帕反复来擦。

“这……这消息怕是压不住,很快言路上就会知道,到时候不知道又要闹起什么风波。元翁还是得早做准备,免得措手不及。”

张居正倒是八风不动,云淡风轻,全不往心里去。反倒是安抚着楚江川道:“横波,你也是朝廷重臣,官府体面总是要讲的,不要这么沉不住气。不过是死了一个县令,大明哪年没几个县令死在任上?病故,殉职,自尽……什么情形都有,没什么大不了的。”

“可是……可是赖仰山是因为完不了课悬梁的,元翁行考成法,百官表面恭顺,心内不无非议。下官私下里,也曾不止一次听过人抱怨,认为考成法只重钱粮,不重德操,是急功近利。现在仰山临死留的遗书,说是不能完课而自尽,只怕言路上要找麻烦。”

“随他们的便。考成法关乎朝廷命脉,不容动摇。他们只想修德,不想做事,我便摘他们乌纱,这是不容更易之事。赖仰山身为上元县令,居东南膏腴之地,连考成都完成不了,只能说他无用,怎能怪到别人头上。老夫倒要看看,言路上谁敢为他鸣冤叫屈?谁若是为赖仰山出头,本相便将他派去接赖仰山的印,把欠课追回来,做不到,就也送他一根索子!”

当朝宰执的威风,果非其他大臣所能及。在楚江川看来天大之事,张居正轻描淡写几句话,已经消弭于无形。楚江川心内佩服之余,悬着的心也就放下来,张居正倒也知道他是一片忠心,随即就与他说一些宽勉鼓励的话。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正如张居正所说,一个知县的死,并不能影响什么大局。殿试之后,新递补的阁员惟张系马首是瞻,俯首听令,六部尚书中有五部可以拿在手里,大九卿中亦可确定除严清外,皆肯服从自己指挥。而小皇帝与自己配合默契,不但把儿子顺利送进翰林院,更来了一出御笔点范进的好戏,于君王亲政后的隐忧也已消除,除了女儿的婚姻大事不顺心外,诸事如意,正是一派大好局面。

这种大好局面来之固然不易,想破坏其实也难。张居正不认为在这种大势面前,还有什么东西能阻挡自己的脚步,实现自己重整乾坤的雄心。

然而,他自然不会想到,远在千里之外的湖广,张居正长子张敬修的家书正通过非督抚疆臣无权使用的八百里加急体系,向京师张府送来。信送的很急,内容只有八个字:大父病重,药石无功!

第二百八十二章 传胪大典

虽然在昨天已经知道了殿试结果,但是到了三月十七,制度上的传胪之日,所有举子还都尽量装做一无所知的模样,满怀期待与憧憬地等待着宣制公布名次。从获取出身的那一刻,所有人都成了大明朝的体制中人,演戏是基本技能,如果连简单的装糊涂都做不到,将来又怎么成为朝廷栋梁为国装傻?

传胪为国家盛典,只有登基、大捷凯旋、元旦、万寿、大婚几件大事上才用,再有就是像今天这种公布殿试名次的活动。天子头戴以细竹丝编结成六角形网格状作为内胎,髹黑漆,内衬红素绢一层,外敷黑纱三层,口沿里侧衬一指宽红素罗一道,口外沿用金箔贴成金箍一道十二缝皮弁。每缝内钉包金竹丝一缕,缀四色玉珠九颗与珍珠三颗,以赤、白、青、黄、黑为序排列,用玉簪系以朱纮、朱缨,贯簪处有葵花形金簪纽一对,系缨处有金缨纽二对。

身着大红绛纱袍同色下裳,素纱中单,交领,大袖,腰部以下用十二幅拼缝。红色蔽膝施本色缘,不加纹饰,上缀玉钩一对,用以悬挂。佩双植纹玉圭,素表朱里大带,玉佩两组,由金钩、珩、瑀、琚、玉花、玉滴、璜、冲牙及玉珠串组成,瑑云龙纹并描金。

这种礼服只在天子朔望视朝、降诏、降香、进表、四夷朝贡、祭山川太岁、外官朝觐时才穿,在传胪仪式时穿出来,也是对进士身份的一种肯定。进士为天子门生,这句话虽然在万历时已经不大能骗到人,大家各自依附自己的恩师座主,但是至少在这一刻,学子们还是会感激皇恩浩荡,近而对天子有那么一丝的敬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