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页

在路上,于海水就电话通知了临河区分局,临河区分局听说新来的杨市长要来钢窗厂视察,放下电话就马上通知了钢窗厂所在地街道派出所的人,杨小年的车子驶进钢窗厂所在的街道的时候,派出所的人已经大部出动,站在街上指挥车辆、维护秩序。

市里领导和市局的人局长政委一起下来,分局的局长政委自然也不敢不去绕一面,所以,当杨小年的车子开到钢窗厂门口的时候,临河分局的人,钢窗厂的人,钢窗厂所在地街道办事处的人已经来了一大堆了。

钢窗厂原本是市属大集体企业,后来实行了股份制,但不管是叫钢窗厂,还是叫潞河市钢窗企业公司,他们的性质还得算是公有制企业,既然是公有制企业,那厂长、书记也就是挂了级别的,厂长刘恒林和书记马世亮两个人是副处级干部,几个副厂长是科级,虽然他们手中的权利和政府部门的官员没有可比性,但刘恒林和马世亮两个人也是经常和是里面的领导打交道的。

所以,再听到新来的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要来厂子视察的时候,这两个人倒没有觉得意外,但他们看到薛世义陪着一个小青年下了车之后,就开始觉得气氛有些不对了,薛世义那张脸阴沉的几乎都能够滴出水来,市局的局长和政委居然也跟着一起下了车,这个阵势可不像是来视察的样子。

在杨茂祯的介绍下,杨小年走过去和临河区公安局、街道办的干部一一握手,然后才组成浩大的阵容走进了钢窗厂,几乎快走到厂办公楼的时候,临河区的书记李天民、区长丁玉荣等人这才赶过来,杨小年就又站住了身子和他们握手。

李天民和丁玉荣两个人也不知道杨小年是来干什么的,但杨市长上任第一天就驾临临河区,这是临河区的无上光荣,作为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他们不管怎么样都是要赶过来和领导见面的。

同样是副厅级,杨小年在省里面喝茶都要自己倒的,可放到地方上就不行了,你的一举一动,都有人猜测到底是什么意思,不管干什么事情,也都是前呼后拥的跟着一大票人,这种感觉,是很容易就让人飘起来的。

新官上任总是三把火嘛,如果自己不过来跟着,谁知道杨市长这把邪火会烧在谁身上。

钢窗厂生产区和生活区紧挨着,整个厂子一千七百多名职工,三四千家属,在潞河市算得上是中型的企业,刘恒林和马世亮也不知道刚才段修正带着一二百名职工去围堵了市政府,这一方面说明了段修正的手段,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刘恒林和马世亮这两个人的掌控能力,再加上,有姐夫薛世义跟着,刘恒林根本也没有往不利的方面想,走在杨小年和薛世义的身边,还一脸笑容的王办公楼里面让呢。

杨小年很满意这个效果,自己在市政府会议室里面,留下那些副市长一起听钢窗厂的职工代表发牢骚,目的其实就是想看看钢窗厂的事情到底市政府里面是不是有人陷进去,但看这个样子,一直到目前为止,好像还没有什么人给刘恒林通风报信。

一边往里走这,杨小年不由就偷瞟了一眼薛世义,心说老薛到底是不知道刘恒林的情况,还是真的大公无私,他居然到现在都没有提醒小舅子一句。

陪在杨小年身边的李天民和丁玉荣两个人的神情相对很轻松,钢窗厂的厂子虽然在临河区的地面上,但厂子的发展却并不归临河区管,不管这个厂子是兴盛还是马上就要破产,都和他们没关系,厂子兴盛,税收也是归市里;厂子破产,也碍不着临河区什么事儿。

但是,这个工厂自去年八月份开始走下坡路,到现在都几乎正式停工了,这一段时间还从来都没有一位市级地干部来厂子巡视过,对这个包袱他们没人感兴趣,这是个烂摊子,谁沾上谁倒霉,再说了,分管工业的副市长可是刘恒林的亲姐夫,就算是别人想插手,那越是名不正言不顺。

一行人浩浩荡荡地走进了钢窗厂的会议室,大家在椅子上坐下,杨小年就看了看坐在自己对面的刘恒林,笑着问道:“刘董事长,你先介绍一下厂子的情况吧,一会儿咱们再去车间看看……”

“哦,好……”刘恒林看了一眼坐在杨小年身边的薛世义,咳了一声,阴阳顿挫地开口说道:“尊敬的杨市长,各位领导,钢窗厂始建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