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南大创作组重出江湖时,就有为数不少的资深读者开始兴奋地关注起来。在前一次创作组昙花一现的时候,虽然有人猜测这真是一个小组,但他们还是不排除个人所为,毕竟这还是在人力可及的范围之内,而且如果有大量的存稿,那就更容易解释了。而这次南大创作组蛰伏了良久才再度出山,似乎也证明了后面这个说法,大家都认为这个作者的疯狂更新是建立在长期的积稿基础上的。但很快,人们就发现不对劲了。
这次的疯狂更新旋风,来得远比前一次为猛,在前一次,南大创作组都是更新完一部小说,再开第二个坑的,但现在,却是二十多部小说同时更新,至于具体有多少部,他们竟然说不上来,因为有一两部开始就出现的小说还没完,另外几部新书又接着开始更新了,但不管怎么说,无论任何时候,正在更新的小说都不少于二十部,这是肯定的。
算算时间,现在离上次该作者的归隐还不到一年的时间,在短短的几个月里,创作出数十部长篇小说,这个速度足以推翻南大创作组只是个人的说法,而接下来它的持续不断的更新,更是证明了这点。在区区一个月内,南大创作组一共更新了两千多万字的公众版和章节,算下来,几乎是一天百万字了。如果说一天十万时大家还能认为这是个写作狂人的话,那现在,没有人认为这还是个人了。一天里写出别人一年都未必能写出的数量,就是一个团队,也是相当惊人了。
第一一六章 小受挫折
甚至,不看它的更新字数,光看南大创作组的更新次数,也足以说明问题了。统计一下它一天的更新次数,几十部小说加起来竟有三四百次,而且这么多次数还是均匀分布在一天之内的,算下来,这个“作者”三四分钟就要更新一次,如果说没有人专门负责更新,恐怕谁都不会相信。
一时间,有这方面口味的书迷简直是乐开了怀,别说起点有这么多优秀作品,光是南大创作组一个“作者”,写书的速度就和他们看书的速度差不多了,虽然其中占了多数,但之前更新的公众版也不少,而且解禁的速度也不算太慢,耐心等等就有下文了。当然,还是有不少人愿意花钱先睹为快的。
根据收藏榜推算的订阅数量,乘上了南大创作组的字数,得出的结果是令人吃惊的,这么一个作者号,月收入竟然能有几十万。虽然还不知道这些钱是由多少人分,但计算过的人大多都眼红了,于是,某某小说组,某某创作团如雨后春笋一样冒了出来,只不过无论是其中哪个,都远远没有南大创作组的惊人规模,也远远没有它的那个知名度,当然,收入也是远远不能相比的。
收到第一个月的稿费后,整个南大浦口校区都是一片喜庆气象,不仅是南大创作组的几百人,整个玄幻文学社,还有他们的好友或是室友,他们的女朋友,乃至女朋友的好友……一个个都是笑逐言开,而学校仅有的几家餐厅和小卖部也是一片红火景象,请客吃饭的人群简直是络绎不绝,有时甚至要排队等候。
当然,最开心的还数分钱的时候。在浦口校区这种荒凉的地方,就算学生想利用假期打工或是在平时当当家教,都几乎不会有这样的机会,所以,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这笔钱是他们人生中第一笔真正的劳动所得,而且还是数目不小的外快,自然人人欢欣鼓舞,连带着又有好些人报名加入南大创作组。而杨辰也本着他一贯的作风,来者不拒,反正南大创作组也不全是写书的,只要会上网会打字,在这里就有用武之地,杨辰甚至在考虑组建第五级团队,专门从事各种杂务,这就更不需要特殊技能了。
与其他南大学生的喜气洋洋不同,杨凡现在的心情却是有些低落。其实,要说他有什么伤心事,却也谈不上,两个女朋友现在都过得很好,也几乎天天都要和他通次电话,而曹琳芳更是和他在一个城市,杨凡隔三差五的就会去看她一次;父母在家也是过得很舒适很开心,自从他还清了沉重的债务后,二老就再也不为他担心了,还整天把这个争气的儿子挂在嘴边,笑容几乎无时不见;起点现在也是蒸蒸日上,不但在国内文学网站中一枝独秀,其发展的势头之猛,也让不少人为之咋舌,甚至有人预计,如果起点能保持这种发展,它的流量甚至能和一些门户网站一较长短了;至于杨凡自己,更是没什么不开心的了,学业上进步很快,爱情上百分之二百的丰收,至于事业,不说他的网,光凭他的小说,这个月的收入,也未见得比整个南大创作组数百人的努力之和差了。
这种高收入,从杨辰到他底下的外围创作人员,无不羡慕万分,甚至都有些嫉妒了,他们这么多人累死累活一个月,杨辰更是费尽了无数的口舌,结果也没有杨凡一个人的效益大,叫他们如何不郁闷?
而看到杨辰他们愤愤的表情,杨凡尽管心里不太痛快,却也不敢在脸上显露出来了,只是在去鼓楼校区看望曹琳芳时,才没有刻意掩饰什么。
作为女生,曹琳芳本就心细,加上对杨凡的关心,立刻发觉不对劲了,问道:“杨凡,你怎么了?不开心吗?”
“嗯。”杨凡没有隐瞒,点点头说:“新书销量不好。”
“不好吗?”曹琳芳有些诧异:“我怎么听说《光辉》在台湾也很热门啊?而且那本书怎么会不好呢?一点都不比你前几本差呀。”
“我也觉得不差。”在曹琳芳面前,杨凡倒是不再谦虚了,“这本书是我最用心写的一本,我也觉得它该是我作品中最好的一本,而且,我给许多朋友看过了,包括蓝新出版社和广西文艺出版社的主编,他们也和我一个看法,觉得这本书应该是上了个台阶的,也正因为这样,我对它的期望值很高,觉得它应该比《黑科技时代》的销量更好,可是现在……”杨凡叹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