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凡自然明白,所谓升起另一颗太阳是什么意思,他盯着那轮落日思考了好一会,才说:“卡梅尔会用魔法帮贵国进行一次大规模撤退,这是我唯一能做的了。”
“撤退?”美国总统摇头,“不,这不是美国需要的。”纽约周边一带可以说是全美国最繁华的城市区域,是整个国家的精华,贸然放弃的后果,跟全部围歼的意义差不了多少,在美国建国至今,数百年的历史中,还没有一例国土遭到其他国家势力入侵,以至于要进行战略撤退的。
伊凡又退了一步:“再等等吧,今天晚上贵国可以尝试使用常规武力,敌人对此没有防备,应该会取得一些战果。”
所谓漫天要价,落地还钱,在这次的会谈中,总统先生终于获得了自己想要的一点让步,在伊凡这句话刚刚出口,他就立刻拿起电话,拨通了位于纽约以东80公里处,从战争一开始就随时待命的美国舰队。
……
入夜之后,战场情况正如交战双方的预料,胜利天平飞快的朝着进攻方倾斜,在一些光线不足的地方,反魔法监控的准确率直线下跌,从光照充足情况下,百分之99以上,跌至不足百分之五,在弱光条件下,空间之眼就像穿上了隐形衣,施法者就成了不折不扣的隐形杀手,开始在战场上收割。
纽约之战的序幕开始在战场前线重演,在入夜之前,还能勉强维持战线,靠建筑,靠地形打打巷战的美军,在一个小时不到的时间里,陆续陷入了被包围,甚至围歼的危险境地,这些被围困的军队为了让反魔法监控继续发挥作用,想尽一切办法增加自己所在区域的光线强度,而矛盾的是,他们一旦这么做,就等于在黑夜中,把自己的位置毫无保留的标明,这就省却了白天,皇帝军队需要牺牲底层士兵来找防守军队的代价,让他们成了所有施法者的标靶。
前线皇帝军队的密度越来越高,一些战线上,皇帝军队为了加快进攻速度,开始加大士兵的冲锋频率,守军面临的压力一次比一次大,面对的魔法打击也一次比一次密集,一开始的时候,守军每一次开枪还可以消灭几个敌人,虽然之后立刻就会被魔法“狙”杀,但好歹也算似有所值,但是到后来,连这一点代价都换不到了——因为入夜之后,城市里反魔法监控网络开始出现越来越大的监控盲区,敌人利用魔法不断渗透这些区域,将本就岌岌可危的防区变得支离破碎,战斗从白天几个师、团一级的大战场,迅速变为连排级的无数小战场,许多区域反魔法监控的网络已经彻底被撕碎,ai失去了对战场上,许多激光武器的控制权,这些武器在失去和网络的联系之后,因为缺乏ai的综合判断力,准确率进一步下降,几乎可以说是形同虚设。
战场开始变得混乱,即使无线电联络方式已经普及到班一级,长官仍然没办法指挥部队,因为每一只部队面临的情况都不太一样,而任何一点差池都意味着死亡,过度的伤亡开始让下属质疑长官的命令,抗命不从的现象随处可见——那些不抗命的多半已经在命令的指挥下,步入了死亡坟墓。
极端的战场环境需要更灵活的指挥体系,虽然美军的信息化程度已经可以说全球一流,可以具体到每一个参战士兵,但在这场战争中,仍然表现出了相当的僵硬——军官不可能像士兵那样了解战场情况,指挥上的误差在所难免,这些误差在地球上的战争可能没什么差别,但是在这里,却能造成难以承受的损失。
一部分部队开始后撤——这是官方的说法,其实说溃逃更恰当,然而更多的,是那些撤退机会都没有的,完全被包围在阵地上的军队,他们会在越来越狭小的范围内辗转腾挪,努力用他们对魔法形成的直觉来与之对抗,一些士兵已经开始隐隐约约,总结出对抗魔法的一些朴素方法,比如打完一枪之后立刻转移,可以避免空间之手的伤害,比如把自己尽量躲在黑暗中,这样即使空间之眼就在附近,也未必能发现自己……
但现在知道这些,已经太晚了,包围圈已经形成,战场的形式几乎是一边倒,现在一线部队能撤下来的,都去了二线,甚至三线的防御体系,剩下来的被围歼仅仅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乘胜追击”,这是皇帝所有军队唯一的念头,到了晚上11时左右,白天一直维系的战线几乎全面崩溃,因为胜利而开始变得大胆的皇帝军队开始用魔法穿插,战斗就像蔓延的火苗一样,迅速朝着包围圈内部延伸。
4月7日凌晨1时,来自南线和东线的两支突击部队在追击渗透的过程中,于泽西市南部的史坦顿岛一带汇合,到目前为止,美军的整条战线已经完全被扯碎,据说进攻速度最快的部队已经出现在了包围圈中心,纽约和泽西市一带,不过因为那里的守军密度很高,士气还很顽强,没有常规部队的配合,即使有夜色的掩护,光凭施法者也没有取得意料之中的战果,不过维伦相信,随着后续部队的陆续赶到,明天白天继续施压,在明天入夜之后,这场战争就会结束,敌人将看不到第三天的日出。
到目前为止,15兆军队已经有十分之一完全投入了这片战场,增援的速度还在不断加快,许多白天负责进攻的部队已经开始轮休,现在发起冲锋的,大多是刚刚传送而来的人,在数量和速度的保证下,入侵者如同大海的浪涛,攻势一浪接着一浪,延绵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