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爷爷就是死脑筋!”电话里的外叔公,闷闷的说了一句,再柔和问道,“怎么样,在学校还习惯吧?”

“挺好的,这段时间正在抓紧学业。”赵如意规规矩矩的回答道。

他这位外叔公,深居简出,京城里级别稍低的人物,根本就没有资格见他。纵然有些人能见到他,但他外叔公的一句闷哼,也足够让他们双腿打颤。

但这世间的事情,或许就是相生相克,在外人看起来威严无比的外叔公,却格外的喜爱赵如意。

从赵如意小时候开始,每个暑假或者寒假,他必定有一段时间要留在京城的外叔公身边,他这外叔公也曾经提过,想让赵如意“过继”给他当孙子,只是赵如意的外公没同意。

赵如意调皮捣蛋,敢作敢为,这性格很合他外叔公的胃口。然而,这种不安分的性格,很不合赵如意的外公的胃口,因此赵如意外公对这个仅有的外孙,却显得格外严厉,也就是由于这个每年只能见到几次,感情却很深的外叔公从小宠着他,因此赵如意知道,如果他现在告诉外叔公,他刚进两天就要被学校给开除,以他外叔公的雷霆万丈的性格……苏南省的省委书记,马上就会接到一个足够让他一个月都心神不宁的长途电话。

“哈哈!那你要好好学习啊,否则你爷爷又要发脾气了。”电话里的外叔公,笑着说道。

赵如意的外叔公最清楚自己这个同胞哥哥的性格,以前他还小的时候,也经常受到自己哥哥的“鞭策”,结果当战争爆发,部队进入镇子的时候,他干脆就参军,凭着敢打敢冲又具备头脑,成为一代大将。

只是,即便他拥有现在这样的地位,他也依然尊敬他的哥哥。

当初战争刚刚爆发,到处都是国破家亡的惨况,他们两个小少爷从深宅大院里被炸出来,跟着大批的难民流落街头,是赵如意的外公把赚来的馒头给赵如意的外叔公,让他活下来,还教他看书识字,这就使得赵如意外叔公成为当时一批将领里比较有文化和有思想的一个。

可以说,他们兄弟两个,一动一静,一个崇尚武力,一个崇尚文化,一个培育军人世家,一个培育书香门第,完全是两种思路。

只是在赵如意的外叔公看起来,偏向“动”的性格的赵如意,显然更适合从军。但就是赵如意外公不肯放掉这个小外孙,他也没有办法。

“叔公啊,我还有个事情要跟你说。”赵如意绕了一圈,终于说道。

“哦?什么事情啊?”电话里的外叔公,还以为赵如意遇到困难,一下子认真起来。

“东湖市有一片没有拆迁的叫吴家村的地方,这里面住了一个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以前在战场上他是通信兵,被炸断了一条腿,现在他住在一个很破的房子里,因为他的儿子和媳妇死在一场车祸,所以现在他就跟孙女一起住,生活很辛苦……”赵如意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