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在这么多年以来,【米高梅】只有过—次小小的转机,那就是1981年,米高梅公司吞并了另一个不景气的大制片公司【美国联合艺术家影片公司】,这个公司曾拍出过很多优秀的影片,并拥有《007》的品牌。然而当年两家公司联合起来的电影市场份额仅占可怜的6%。
由于没有任何有线电视频道、电视推广或传播管道,没有传媒集团做后盾,像【米高梅】这样的独立制片公司自然处处受制于人。
这种感觉就如同一位饱经风霜,受尽凌辱,落难的昔日佳人一般。真是叫人闻者心酸,见者落泪。
只不过说了这么多的废话,即便是再怎么在精神上支持这个处境凄惨的电影公司,赵文凯也不可能把钱都砸在【米高梅】上。但是赵文凯和叶枫又不想在高层会议上反驳雷茜,尽管看似雷茜的立场很坚定,有自己的计划,但是问题在于,这样一来不符合集团未来在美国的长远规划。
因此在接受雷茜的提议之后,赵文凯和叶枫继续刚才会议的议题,而关于【米高梅】的事情则是“押后再审”。
雷茜很显然对赵文凯的“再议”很有意见,但是旁边有叶枫帮忙帮腔,大家倒是一时间没有想到有什么不妥,只是觉得这件事情因为关系重大,大老板打算私下里解决。毕竟商业机密的事情很多时候不是方便在大会议上做讨论。
尽管如此,当会议一结束,新官上任的雷茜就立刻找到赵文凯,希望对今天会议上“再议”的决定给出一个明确的说法。
“以【米高梅】目前的状况来看,根本就不符合公司的利益。仅是拉斯维加斯的赌业大亨克尔科里恩,就不会让我们轻松的拿到【米高梅】。再者,在此之前【米高买】两经转手,可是结果都如何?你不能不否认,克尔科里恩是在拿这间公司进行炒作。任何一方想要在【米高梅】身上有所发展,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美国潜势力的问题。所以,我认为【环球】和【派拉蒙】依然是我们的首期目标。”叶枫慢慢解释道。
叶枫早就知道雷茜必定会为了刚才的事情来找赵文凯和自己要个说法,因此此人倒是很主动,提前就在赵文凯的办公室等候她了。
当雷茜一提及此事之后,叶枫也马上把自己的顾虑解释给雷茜听。叶枫以前是做什么的?他老子是“澳门赌王”,可以说是赌业世家,这里面的事情他比谁都清楚。可是雷茜考虑的角度不一样。
“【米高梅】虽然目前面临着各种十分严重的问题,我也不能不承认刚才叶总所讲关于克尔科里恩的私人因素。但是在商言商,在此之前的那两起收购我也曾经研究过,总之在表面上都是因为投资力度不够,经营不善最后才使得克尔科里恩有机会得以高价卖出,低价收回。但是以我们集团目前的实力和地位,想必这样的情况出现的几率很小,或者是根本就不可能出现。”
雷茜完全是以商业的角度进行分析,这点上叶枫也是承认,但是之前为什么那两家公司收购【米高梅】后会失去了后劲呢?原因就在于克尔科里恩从一开始,就看中了买方自身的实力因素。只有买方的实力和资金不够的情况下,克尔科里恩才会“考虑”出售【米高梅】,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最后能底价回收。
在这点上,克尔科里恩不把【米高梅】最后一点剩余价值榨干,恐怕不会那么容易答应和【华夏集团】谈有关收购的事情。
现在全世界都怕是知道【华夏集团】是以“收购”起家的了。因此就算是赵文凯愿意买,克尔科里恩估计也不愿意卖。这点是雷茜所没有考虑过的,虽然以商业角度,这次的收购是一种双赢的局面,但是从具体“功效”上看,却是对克尔科里恩十分不利。
“【米高梅】有成熟的制片机制,和完善的电影工业体系,就是片库也是一笔很大的财富,更何况这个品牌就足以吸引我们进行这次的收购。另外【米高梅】之所以有如今的困境,主要原因就是它没有一个传媒集团作为依靠,没有电视网络作为推广的平台。而以目前的状况而言,失去了传媒力量的【米高梅】只是一个任人宰割的金鸡。但是我们不同,我们手里有亚洲最大的传媒网络,拥有美国四大传媒企业之一的【美国广播公司】。但是我们缺少的是【好莱坞】成熟的市场。双方优势互补,我并不认为这样对我们有什么不利的影响。”
雷茜依然很固执的解释自己的想法。赵文凯也清楚她的意思,从一开始原本有些犹豫的他,听到这里,又看到雷茜的坚持。就不由得把目光转向叶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