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这位老兄后来很倒霉,就是因为这个想法,而遭到公司的裁员。好在没有过多久,这位仁兄把这个想法带到另一家韩国企业世韩(saehan,1995年从三星分离出来),并在1998年推出第一台3播放器an f10。
由此之后,3慢慢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可以说,3的诞生并非出于偶然,而是消费者对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升级的需求的追求促进了3这种体积小而功能强大的播放器的产生。
赵子明只是借着d有感而发,想继续研发一种小巧的播放工具而已。可以说,赵子明并不知道有3这种应用在电脑上的技术,可以实现这样“奇思妙想”。但是赵子明不清楚,可是赵文凯却知道啊!
此刻,赵文凯不但想到了3,还因为赵子明的提醒,想起来了电脑市场的周边很多不起眼,但是又技术简单的“小玩意”。
我的亲爹!这些可都是钱啊!
第157章 “围城”内外
什么是可能,什么又是不可能?
人类从诞生之初,就将一个个的不可能转变成了可能,接着就是用自己的智慧将其实现。原本只有科幻题材小说中才会出现的事物,也随着大家的惊叹和疑惑,慢慢出现在这个世界之上。所以说,一切都不是可以轻易下判断的。
有了想法,就有了未来。有了技术,只要拥有创意,必将催生出新的产品以及新的衍生技术。人类的社会也是伴随着每一次实现“不可能”而向前迈进的。
以1994年的技术能力,3播放器能不能做的出来?如果是在上个月,也就是七月份之前,赵文凯会很迟疑的回答你:“也许”可以研发出来。
但是过了七月份之后呢?答案是肯定的,赵文凯可以十分肯定的告诉你,1994年7月份之后,3一定可以做的出来。为什么如此肯定?
首先1994年7月7日fraunhofer,gesellschaft发布了第一个称为l3enc的3编码器(但是在1994年的时候3的文件扩展名为bit)。而所谓的2格式的(eg—1 audio yer 2)文件早已经在因特网上出现,它们经常使用xg eg audio yer播放,后来又出现了tobias badg为unix开发的ay。
所以基于现在的技术,将3的编码器进行扩展,可继续研发,从电脑上剥离出去,对以软件技术闻名世界的【华夏科技】而言,并不是什么难事。而作为3的信息储存的载体。也就是“闪存”技术,在94年同样存在,而且其相关技术还不止一项。
例如应用在数码相机上的cf(act fsh)卡就是其中一种。只不过此时期的“闪存”技术还没有后世那么先进,但是其存储量也到了8到256。至于其他的问题也都是相对而言的小问题。
当然这里面还有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做出来后,产品能不能卖得出去?
根据目前计算机普及的程度,赵文凯的3可以在欧美洲地区卖,此时正是欧美地区国家计算机普及的时期。正如1997年之后的内地一样,上网已经成为一种平民时尚,而不是单纯的局限于某些电脑爱好者和专业的使用者身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