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点请你放心,邵先生对内地一直以来都很关照,每一年都有大笔的慈善捐款。一直以来和我们都是朋友,只要赵先生同意,一切都好说。”张怀远马上笑道。
赵文凯闻听就立刻暗骂自己糊涂,邵义夫亲内地的事情众人皆知。想来,只要内地一知会,邵六叔肯定会点头。可是赵文凯就是看不得张怀远得意的表情。于是为难道:“张先生,你知道我近期消耗的资金很大。想在内地做些投资,不知道…”话没讲完,张怀远拍胸脯保证到:“赵先生,你放心,只要你能来国内发展。保证所有的政策都向你打开方便之门。”
赵文凯听到这话,眼睛顿时就是一亮,急切的说道:“那么我想在内地发展传媒…”
不等赵文凯把话说完,张怀远立刻斩钉截铁的打断道:“除了这个,我们欢迎任何的投资!”
赵文凯顿时泄气:……
第123章 党争问题
“国内现在对媒体传播的管制是很严格的,就拿地方性的报纸一项来说。在台湾,赵先生可以按照商业利益的着眼点来对目标中的报纸进行收购,然后按照当局规定发行。当局对报纸只有简单的监察权,限制尺度很开放,而没有直接的干涉权力。毕竟在这里一切都是完全的私有化,标榜自由民主,讲究言论自由的资本主义体制。而国内则不同,所有全国或者是地方性的报纸,都是从以前国家下属地方的通讯社改制而成的。一切的新闻以及消息内容的传播都是要受到最严格的审查的。而且国家有明文规定,目前是不允许存在信息传播企事业私有化。因此,赵先生所讲的想在国内发展传媒暂时是行不通的。”
张怀远生怕赵文凯不明白国内的传媒管制的严格不清楚,对国家的法律法规不明白,不厌其烦的详细解释道。
赵文凯毕竟曾经生活在国内二三十年了,这些事情他耳濡目染之下,也了解不少。在九十年代初国家的法律法规对很多行业都有着限制,这些可以说都是对改革开放后,面对西方和外界的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上冲击的有效保护措施。
这一点赵文凯是心知肚明的。不过就此放弃,赵文凯还是很不甘心。于是讲道:“你看这样可不可以。现在国内对外吸引外资发展经济建立有【经济特区】,那么我们也同样在信息传媒领域设置【传媒特区】如何?”
张怀远听的莫名其妙,经济特区他知道,无非是现在开放的几个沿海城市,以此来吸引外国资本的进入和投资,在这些地方的对外政策相对其他的地方要宽松的多。而赵文凯所讲的“传媒特区”是什么意思?难不成也要开放城市吗?
刚想到这里,张怀远就立刻摇头说道:“不行,国家是不会答应建立什么所谓的【传媒特区】的,现在国内改革开放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国内的普通民众有大一部分对现有的西方外界资讯恐怕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可以接受。如果你要一次性的引进大量的开放式的电视节目冲击某个区域,恐怕到时候也会呈现辐射性的影响和传播。这一点要求政府恐怕暂时不会考虑。”
赵文凯笑了笑,摆了摆手,慢慢说道:“那么我在国内的涉外区域播放,或者是经济比较发达的特定区域内呢?”
张怀远闻听就是一愣,然后失口说道:“这样你岂不是会连成本都收不回来。这些地方分布零碎散乱,没有任何的商业利益可图。你这样做只会加大你的运营成本。到时候我们最大的尺度也只会把这个区域设定在国内的五星级酒店宾馆之类的区域。但是这样一来,恐怕赵先生会受到很大的损失。”
赵文凯摇了摇头,道:“这个我知道,但是我希望通过这样的办法希望国内能够组建接受新型的传媒和内容传播的方式。我希望国家能够适当的放开关于报纸杂志以及电视台的经营管制。允许外商注资。现在不可能,但是一年后,二年后?总有一天我会等到的,毕竟现在国内的经济飞速的发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赵文凯眼睛中闪过一道明亮的光芒:“我还年轻!”
赚不赚钱到在其次,首先赵文凯想的是抢占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