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可能要问一件衣衫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我常常慨叹老祖宗造字的神奇,一人一衣是为‘依’,倘使失了衣冠,也便身无所依,宛如飘萍了吧。

这一件衣与那一件衣有那么严重的区别吗?

人与人的区分,除了肤色,恐怕就是衣了。衣,除了用来蔽体,也用来装扮,更用来表达一种境界、一种追求。衣不同,人便不同。……”

好吧,事实上后面的那几句话也没有多少人注意,主要是前面那几句。

周静朋的评价,苏释晨是有责任心的作家,这个时候“一会”这些旧事也再次被媒体翻出来了,还着重的采访了被“一会”资助的那些家庭。

不少学校都组建了汉服社团,一时之间风头无两,苏释晨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人冠上了汉服复兴者的头衔。

华夏,现实与网络都掀起汉服的热潮。

“今天是个好日子,我们今天赚钱了,哦嚯嚯……”某老板发出类似于周星驰那种淫荡而猥琐的笑容。

他经营的这个古装定制的小店,生意一向都不是太好,可是现在来定制衣服的人可以说是翻了好多倍,并且还全部都是汉服,这是谁引起的不用多说。

“苏释晨为什么是怎么叼?他爸爸妈妈知道吗?”某老板感叹,随即得意洋洋,“他这个星期写《为汉服浅吟低唱》,下个星期写《为唐服浅吟低唱》,下下个星期写《为明服浅吟低唱》,然后我就发了,哎哎,可不要太幸福了。”做着美梦。

他从某个杂志之上剪下来历苏释晨的头像,放到小框之中,那是当财神供着啊。

其实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剪的那本杂志是黑白的,然后放在小框之中供起来,怎么看怎么像遗像……

※※※

华夏那边如火如荼,在米国苏释晨也没有闲着,与哈德公司的人开始交涉,虽然说耍嘴皮子这种事情苏释晨最擅长了,可是那不等于苏释晨就会谈判这些,事实上他却是七窍通了六窍,一窍不通。

如果是在华夏,一个剧本也没有什么重要的,多的几十万少的几万就可以卖掉了,可是在好莱坞却完全不是这样,一般的剧本价格上百万那是非常普遍的,在1993年的时候《特工狂花》就卖出了高达四百万的价格。

不过你以为这已经非常恐怖了吗?完全不是,在13年的时候,在电影院卖爆米花的盖洛普用业余时间写的剧本《 war they e》卖出了上千万美金,这个价格在华夏完整的一部电影都能拍了,可是在好莱坞仅仅只是一个剧本的价格,这才是真正的屌丝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