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苒不习惯搞特权,来参观而已,犯不着不让人家
开门做生意。
纪非却振振有词,“你不是说找灵感的时候需要绝对安静?”
“欢迎纪先生、然小姐。”
工作人员恭敬地打招呼,询问他们是否要陪同参观。
“我们先随便逛逛,需要的话再叫你们。”
女工作人员取两本精美的宣传册发给二人,“里面有每款婚纱的具体介绍,一楼是展览区,展出的婚纱都是不对外出售的,二楼是我们合作设计师的作品。”
然苒本对这所谓的“博物馆”没抱太大期望,以为就是吸引客人的手段,逛了之后才服气,人家当得起这样的名号。
国内婚纱的引进历史非常短暂,最早追溯到民国时期。在这短短百年的时光里,婚纱的款式变化可谓天翻地覆。
民国那几件是正儿八经的原版,联想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连喜庆的婚纱都掺杂进悲情的意味。
因为没有其他人,然苒可以按自己的节奏慢慢看,她把宣传册翻开,轻声诵读与婚纱相关的故事。
每个故事不过寥寥百十字,却是某些人的大半生。
或艰辛,或甜蜜,或顺遂,或坎坷,不论是哪种,总能引发些许感慨。
纪非不太明白调香师们虚无缥缈的灵感由何而来,他只能尽职尽责地充当聆听者。
展览区允许拍照,他高超的摄影技术又派上用场,按照然苒的要求,拍得尽可能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