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老皇帝心里有数。老大这样性子,呵呵,就让他极为不喜。说句难听的,若是能将老大和老三结合起来就好了,既擅长打仗,有勇有武,又擅长谋算,有长远的目光和极高的智慧。
偏偏他们二人都只占其一。这就尴尬了。
老皇帝也听说了大安如今是定蓟公主主事,那定蓟公主也是空有智慧,没有武艺的。而且还不是从小养在皇家,不是诸葛承那老东西亲手带着的。呵呵,他倒是别出一格,选了个孙女来顶事。
但他也担心,这野路子的定蓟公主据说在大安屡建奇功,现在好了,连本可以钳制她发展的亲爹都病了,正好给了她舞台。
老皇帝最怕的就是,这定蓟公主又是一个宣明太子。想当初那宣明太子不知道多让人忌惮,他都派了几波人去刺杀,从未成功过,谁让他武艺好、又机警呢。
好在宣明太子最后还是被乌仪毒死了。白捡一便宜。
老皇帝自家的事还操心不过来,却也操心外敌大安的发展。他想了想,叫来了掌管乌雀阁的萧枢密使,与他密谋了几句,务必要将诸葛承那老东西的算盘传到大安去。
就说:太上皇有意立定蓟公主为皇太女。
嘿嘿,管它是真是假,如今大安不稳定,人心浮动的,来上这么一条传闻,定能折腾大安很长一段时间。
他们商量好,就展开行动了。可送信的密使才刚到达燕京,就听说一个大新闻:定蓟公主被过继给了早已去世的宣明太子。
老皇帝和萧枢密使得知,只好宣布计划终止。人家都过继出去了,不是皇帝女儿了,哪可能“皇太女”啊!
晦气!
过继这事,太上皇早与诸葛盈说过,处理完晏家事后,便会宣布。诸葛盈对宣明太子的好感远比诸葛晟要多得多,而且事先阿娘也同意,对此很乐意地点头。
在正式宣布的前一天,太上皇先后约见了宗正寺卿诸葛康和几位重臣,用了不同的话术,终于把他们全部敲定。
太上皇心满意足地给自己点赞:还得是我
翌日。早朝之上,许久没出现的太上皇终于又上朝了,他上朝,可不需要像定蓟公主一样坐在比皇椅低一点的位置上,而是直接坐上了皇位。
众人都在想着,太上皇自从上次宣布公主和皇子理事之后,就再没有上过朝。最近是又出了什么事么?
然后太上皇就抛下了一个惊雷:他要将定蓟公主,过继给宣明太子做女儿。
朝臣们:???
首先,就算是过继,一般人也是过继儿子,很少会过继女儿啊。除非是兄弟也只有一儿一女,不好将人家的儿子要过去,只好要个侄女。
其次,定蓟公主掌管朝政好好的,他们都以为太上皇想让公主上位了,怎么忽然起了这样的心思?这不是绝了定蓟公主的青云路么?莫非是二皇子还是三皇子在背后使力了?是进谗言了?
不是,太上皇怎么想一出是一出啊。
他们表示不理解,也不大赞成。即便是之前对定蓟公主有点意见的老臣,也觉得太上皇此举不妥。将现任皇帝的女儿过继出去,无疑是一种放逐。
可定蓟公主又没有做错什么。
不少人偷偷打量定蓟公主的神色。可诸葛盈面上滴水不漏,叫人什么都看不出来。
平日里是定蓟公主掌权拿主意,可在太上皇面前,她就算不得什么了。终究是上位者压下位者。
定蓟公主一派的,诸如朱不悔、管渊等人,也没什么反应。朱不悔是因为昨日已经被太上皇叫入宫点过一次了。
管渊则是完全凭借直觉,他直觉太上皇很是疼爱定蓟公主,因此无论如何也不会叫她吃亏的。就算是过继,也不是什么大事。
做宣明太子的女儿不是挺好的,起码宣明太子的名声比皇帝的名声要好太多了。
可这却是二皇子一派的狂欢。他们之前都快要绝望了,眼看着定蓟公主在朝中势力越来越大,人也越来越有威信,二皇子心里越来越没底,只觉得自己的帝王路要完蛋了。
可他也不敢再搞什么小动作,在父皇面前搞小动作,或许还有下一次机会;如今父皇病了,在祖父面前搞小动作,那是真不要命了。
他惜命得很。就算皇位不到手,好歹也是个王爷吧。
现在好了!真是喜出望外!喜从天降!
阿姐被过继给了早死的大伯,那就和父皇这一脉彻底没关系了!好哇,好哇。皇位肯定是他和老三的了,老三没有那野心,四舍五入就是自己的了。
他可真是天选之子!
二皇子一派的官员也在心里感叹:好在没有急着放弃二皇子殿下,他还是很有戏的。运气可真好,也不知道定蓟公主为何失宠于太上皇,可这样大的便宜,真是给殿下捡到了耶!还好他们还没退出二皇子一派,嘿嘿,这下从龙之功到手了。
殿下高兴,我们也高兴啊。
太上皇坐得高高的,一眼就看得出这些人心里在想什么。尤其是老二,藏都不会藏,高兴地仿佛马上就要坐上皇位一样。
呵呵,就这样,拿什么和朕的定蓟比?
这事说办就办,毕竟宣明太子的确死得可怜,太上皇有意给他一个女儿,免得以后血脉断绝也是好的。只是之前为何一直没提,现在才提起来,他们也不知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