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公审!大人,饶命啊

走在街头,闻着空中弥漫的血腥味,听着周围的哭泣声。

说实话,

陈杰的心里面也不好受。

不过这种事情,他见得多了,并没有引起什么情绪上的波动。

自从他第一次在天津卫时,遇到难民。

紧接着,

经历过战争,看到过越来越多的死人,他的心肠硬了不少。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除了战争,他不会去干涉别人的命运。

西门堂虽然占领了杭州府,接下来的时间,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处理。

这时,

杭州府衙门的官员,知道西门堂的大军,收复了杭州之后,都来到府衙拜见总督大人。

叛军占领杭州府之后,并没有对衙门的官差动手。

原因很简单,治理杭州府,甚至包括整个浙东,还需要用到这些官吏。

青帮起兵造反,并非为了破坏,而是想要占领整个江南,与北方分治。

杭州府的这些官差,都是见风使舵的官场老手。

现在是西门堂当家,他们自然知道自己接下来该怎么做。

当然,

这些都是基层的官差,七品以上的大官,早就在青帮举旗造反之前,逃之夭夭。

有些例如文书之类的吏官,更是不入品,算是最基层的官差了。

其实,

根据大乾王朝的管理制度,说它是‘官治’一方,不如说是‘吏治’一方。

一般来说,

六品以上的官员,大部分都是通过科举考试。

考取功名之后,朝廷才会进行各种考核,选拔。

最后再进行任命,成为真正的官员。

但是,

让这些书生去主宰一方政事,他们肯定搞不定。

如此一来,真正治理地方的人,都是吏官。

吏官对地方上的各种事情,很熟悉。

所以经常有一些朝廷任命的官员,被地方上的吏官架空。

千万不要小看吏官的影响力,他们虽然官职不大,但是却把持着地方上的各种权力。

吏官熟悉各种朝廷律法,知道怎么钻空子。

另外,

他们没有品级,也就没有更高的追求。

但有一点,吏官是能世袭的。

父亲退了之后,子女可以继承吏官。

子承父业!

其实就是从吏官传出来的,算是朝廷对吏官的一种福利待遇。

官无封建,吏有封建!

没错,官员是没有世袭的,父亲是知府,但子女无法继承父亲的职业。

可是吏官却可以。

像一些捕快,衙役,文书,主簿等等,是可以传承的。

因此很多吏官,没什么文化,没有什么道德观念,追求眼前利益。

他们为了捞取更多的钱财,经常会跟那些豪绅勾结,中饱私囊,祸害一方。

关键是,

这些吏官对朝廷,并没有多少归属感。

就算青帮占领了杭州府,统治了整个浙东,乃至江南之地,对他们也没有多大的影响。

反正到了最后,不管是谁当官,都需要他们管理地方上的事务。

因此,

青帮占领杭州府后,他们见风使舵,立马投靠了青帮。

现在随着西门堂击溃了青帮,收复了杭州府。

这些吏官和一些七品以下的基层官差,又开始投靠西门堂。

陈杰对大乾王朝的这些官制,心知肚明。

不过,

目前来说,还不能动这些吏官。

至于以后怎么消除这种弊病,还需要花费不少功夫。

另外,

整个杭州府的户籍等基层管理的资料,对于西门堂管理地方事务,很重要。

所以,

陈杰没有多说什么,只想着等到西门堂彻底掌控浙东之后,将山东实行的一切,向各个地方推广。

接下来的时间,

陈杰命令看守杭州府库的衙役,带自己去查看府库的情况。

叛军虽然在逃离杭州府之前,将各种财物洗劫一空。

但是,

府库中的很多大件,根本就搬不动。

这些东西,以后都属于西门堂了,陈杰自然要安排人去接管。

因为青帮起兵造反,攻占了杭州城,洗劫了周边很多地主土豪的物资,甚至包括从西洋人手中购买的一些东西,全部都存放在府库中。

这些东西可是青帮积累了很久的东西,摆放堆积了数十个大仓库。

驻守杭州府的叛军撤离时,能拿走的,全部都带走了。

但有些东西,对于叛军没什么用,对西门堂却有大用处。

就像生铁等物资,满满几个大仓库。

陈杰看到府库中的物资后,脸上露出一丝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