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位格咔咔涨

这种面对国人取得荣誉第一反应就是泼冷水的情况,也是当下特色,或者说国人特色之一。

不过路江这次的荣誉还真就是拿得堂堂正正。

很快就有官媒给出了详细科普。

首先是规则解释。

欧洲三大电影节,并没有限制一个导演在同一届电影节同时长短片两部作品参选。

所以在往届的欧洲三大,此类情况也都有出现过。

比如1962年的威尼斯电影节,前苏联导演塔可夫斯基的短片《压路机与小提琴》就进入了非竞赛展映单元,长片作品《伊万的童年》更是拿了那年的金狮奖。

1965年的柏林电影节,同样是罗曼波兰斯基,长片《冷血惊魂》拿了当年的评审团特别奖,短片《胖子和瘦子》则是进入展映单元。

还有2002年,今年和路江同一届的法国导演米歇尔贡德里,长片《人性》入围“一种关注”单元,短片:《滚石乐队:让我紧握你》在“导演双周”展映。

路江不是特例。

而且过往这些导演里,全都没有两部作品都拿奖的先例。

要么长片拿奖,要么短片拿奖,或者干脆两个都不拿奖。

这也让路江这次的荣誉含金量更加扎实。

是实打实的“创造历史”!

不仅是创造了欧洲三大的历史,更是创造了中国电影人的历史!

有了官媒压阵,整体舆论风向便迎来好上加好。

“路江创造戛纳历史”

“路江长短片均获奖,成为世界影史第一人”

“路江成为第一个获得最佳导演的内地导演”

“第一个处女作获得欧洲三大大奖的导演”

“世界上第一个长短片同时获奖的导演”

“迄今为止,路江三部电影作品全部获奖”

“路江一不小心创造历史,距离短片大满贯只差一部作品”

“.”

各种报导,围绕本次话题转着圈着各种报导,使得路江的名望节节攀升。

其最大的好处,就是一举打破了路江偶像剧演员、偶像剧导演、偶像歌手等“偶像系”标签。

使其一举成为“高贵”的电影咖,而且位格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