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轮的面试都是由集团负责的,算上简历筛选,初试、复试等一共有四五轮左右。
如果觉得可以过关,那就发配到相应缺人手的部门进行终面。
集团负责保证最低下限,至于用不用看他们具体负责业务的小组。
这就是点对点的岗位匹配度。
叶黎他们可以两个人全要,也可以只要一个人。
如果两个人都不满意,集团就会从其他落选的人选,再分两个人过来。
一般来说,越往后质量越差,分配过来的第一批人就是集团能招进来最好的,岗位也能够匹配,能用就用了。
集团其他公司都不想用的人,他们大概率也不想用。
叶黎掐着表,眼看到九点整,准时准点的出去叫了第一个面试者。
很快,一个满脸笑意,大概三十岁左右的男人被叶黎带了进来。
“请坐吧。”
叶黎彬彬有礼地示意他坐在对面。
“好,谢谢。”
“请先简单介绍一下你自己吧。”
“好的。”
男人名叫丁嘉瑞,今年30周岁,本科毕业于西北农业大学,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
毕业后即参加工作,没有硕士和海外留学背景。
三人也相继做了一下自我介绍。
还没等叶黎问出下一个问题,丁嘉瑞就先开口了:
“叶总、苏总、秦总,您如果有什么想问的可以尽管问,我会坦诚回答。”
三人相互看了看彼此,脸上浮现出一席笑意。
没想到丁嘉瑞还挺热情主动。
不过从行为心理学上来讲,丁嘉瑞的行为其实是想抢主动权,多展现一些他的优势。
这一点算是丁嘉瑞的加分项。
因为能说出这种话的求职者,往往在处理案件工作的时候,往往可以热情、主动的去了解客户的需求。
很显然,丁嘉瑞是为今天的面试准备过的。
“我看你的简历上有很多工作经历,能不能解释一下你的第一份工作,也就是这个工作四年的工作,为什么最后会离职呢?”
丁嘉瑞面带笑意,一点都没慌乱:“好的。”
“不过我需要先解释一下,其实这家公司我不是主动离职的,是被迫离职。”
“嗯?被迫离职?”叶黎饶有兴致,“那你详细讲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