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丞相一时语塞,确实,他也隐瞒了很多事。
他都没做到开诚布公,却要因为楚宁昭的隐瞒而生气。
稍微冷静了下,何丞相收起先前的那点不悦,要是楚宁昭没来,他也不会对楚宁昭说出这等重话。
来了没问沈太师,他也能压下脾气。
事情巧就巧在,楚宁昭在他还没想通的时候来了,问起沈太师时,又一遍遍拆穿他的隐瞒,一定要问出那些难听的真相。
沈太师心急,火气也就跟着上来了。
再一想这次楚宁昭有很多自作主张的行为,他就没忍住,说了些刺耳的话。
被楚宁昭阴阳回来,他这才冷静,先解释了下,没有告诉楚宁昭的原因。
“陛下是有容人之量的,只要有能耐并且肯做事,陛下通常不会在意那些冒犯的行为。”
皇上对功臣,和那些有真才实干的人,一直都很宽容,也愿意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可以大展身手。
但对那些一事无成,能力微乎其微的废物,忍不了一点。
这点楚宁昭早就发现了,她要是帮不到皇上,皇上是不会允许她在府里养男人的。
她能做事,皇上就愿意赏她,不管是出行仪仗,还是远超制度规范的护卫数量,皇上都愿意赏。
何丞相继续说道:“沈太师死了那么多年,我不信陛下没有后悔过,不和你说,是因为你已经想到了最坏的结果,你知道收留沈知一旦被人发现,皇上该有多生气。”
“有没有沈太师做过的那些事,皇上都是一样的生气,这件事的重点,在于让陛下重查,为沈家平反。重点不在过往,我就想替他瞒一瞒,这是我的一点私心。”
说沈太师是忠臣,那他确实忠心,为黎国死都行。
可就是这位忠臣,后期不太愿意考虑皇上的感受。
皇上对他无比宽容,但忍耐终有限度。
“父皇误判,担心旁人说他失德昏庸,他气的是有人要为这桩冤案平反,即便不是沈家,不是沈太师,换做旁人,父皇同样会生气。”楚宁昭说。
何丞相要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过往对皇上而言,已经不重要了,谁想翻旧账,这才是主要。
他还以为楚宁昭接受了这个解释,不料楚宁昭话锋一转,又说道:“抛开父皇生气这事不说,您有没有想过,沈太师做过什么,会影响到我的判断!”
“我要是早知道这些,未必会收留沈知!也不一定会帮沈家,沈太师对父皇不敬,我怎么会为了他,让父皇受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