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见习教师

在这里,他住上了温暖舒适的房子,吃上了三餐饱饭,穿上了柔软合体的衣服。

更让他又惊又喜的是,他还同其他数十名孩童一起进了学,跟着老师读书认字,学习各种文化知识。

当他在一张白纸上写出人生中第一个字的时候,内心激动得无以复加。

要知道,他们家祖上往上数三四代人,可全都是大字不识的农人。

像他这种孩子想要进学,想要读书,无异于痴人说梦。

一年到头,连饭都吃不饱,衣服都没得穿,何来的余钱去让家里的孩子去上学堂?

因而,对于所获得的一切,徐日昇是充满了感激之情,并将穿越众视为自己的再生父母,发誓要倾尽所能去效忠他们,维护他们。

不过,经过四年的学习,他发现自己委实不是一块读书的料。

那些稍微浅显的知识尚能勉强理解,可在面对较为复杂的课程,就显得甚是吃力。

于是,在完成了四年小学阶段课程后,他就顺理成章地“毕业”了,成为一名光荣的见习教师。

学校里的生源大体来自三个群体,除了部分本地出生的孩童和印第安孩童外,有相当一部分是像他一样从大明收容而来的孤儿,还有不少是移民带来的子女。

这些学生年龄大小不一,语言各异,资质也是大不相同。

而作为老师,首先就是要教会他们“正确”的口音,在最短的时间里,让他们尽可能说出标准的“官话”,听懂老师所讲的课程。

汉语拼音、《千字文》、《三字经》(宋版)、《新编对相四言》等发音读本和启蒙认字读本便构成了小学初级阶段的教材。

所有孩童将在第一年里,需要掌握一千到一千二百个常用字,具备初步的读写能力。

至于四书五经之类的儒家文典,学校里是不会教授的。

呃,除了穿越众自身缺乏相应的儒学知识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儒学似乎对目前的科教事业没有显著的促进和提升作用。

需知,无论是在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地区,个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

对政府,或者一个地方势力来说,教育除了满足社会需要以外,并无其他目的。

更关键的是,教育的结果或效应是以社会功能发挥的程度来衡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