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邢志国不信,李云龙只好笑了起来。
“还是你老邢了解我李云龙,我当然不是平白无故请358团吃饭。”
邢志国打断了李云龙的话头:“让我猜猜,你请358团吃饭,是盯上了358团的兵吧?”
李云龙笑着摇头:“你只猜对了一半。”
“哦?怎么说?”
“我看楚云飞算是晋绥军里头少有的正派军人,他手下358团的兵军纪也还算不错,不过我更大的目的,可不是盯着358团。”
“老邢,咱们的武器装备越来越好,战士们的战斗力也越来越强,可这次咱们出动大量兵力,跟鬼子持续战斗了将近三个月,战事却显得非常胶灼,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邢志国也是经验丰富的老军事干部了,只是稍作思考,就回答道:“老李,你这个问题问得好,这段时间我也进行了总结,发现传统的步兵更多的只能起到填线的作用,真正想要攻破鬼子的防线,还是需要更加专业且掌握一定技术的兵种,比如炮兵、坦克兵、飞行员,或者以后随着装备的发展,会出现一些新的兵种也说不定。”
李云龙一拍大腿:“没错!咱们八路军现在的主力兵种还是步兵,所以一旦跟鬼子进入堑壕战,哪怕我们在武器上有一些优势,但也没办法轻松突破鬼子的防线。”
邢志国恍然大悟道:“原来如此,技术兵种的培养需要时间,可我们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时间,而晋绥军内别的不说,炮兵肯定有不少,你是盯上了晋绥军里的这些炮兵是吧?”
“哈哈,老邢你这反应还是挺快的。”
“没错,我就是盯上了晋绥军的炮兵。”
自从泰源会战,鬼子占据了泰源兵工厂之后,晋绥军的实力就受到了极大的削弱。
想当初晋绥军巅峰时期,那可是有7个炮兵旅,17个炮兵团!
邢志国立刻点头:“是啊,当初泰源兵工厂的产能不弱,除了制造大量75毫米口径的山炮,还制造了一部分88毫米野炮和105毫米重山炮,甚至还试制了少量150毫米榴弹炮。”
“没错,所以在忻口战役的时候,晋绥军可以集中几百门火炮参战,并打出了4万多发炮弹,极大地支援了步兵的防守作战,并重创了进攻的鬼子精锐。”
“可是现在呢,晋绥军到现在只剩下了5个炮兵团,我估摸着他们的火炮总数也就在150-180门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