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大家能听懂的话来说,就是种田找了块好田,不用施肥,土地自身带的肥力就足够。
如果没有水冰,那就有点悬,这个很看运气。”另外一位专业博主在高兴之余解释道。
燃料转移完成后,他们开始科学任务。
首要目标是探测水冰,可能隐藏在陨石坑的永久阴影区。
他们把印有小米logo的月球车从登月舱上拿下来,然后伸展成一辆小型漫游车。
小米的logo在摄像头里清晰可见,各路直播间里随处可见雷总牛逼,小米牛逼的弹幕。
此时小米、b站各个平台的官方账号也在转播,由雷总亲自坐镇直播间,为的就是有最好的宣传效果。
“大家看见没,这是我们赞助的小米月球车!充分体现了我们造车的决心,这辆车是不是很酷?
小米月球车100比1和50比1的模型复刻已经在工厂了,造好的第一时间我们会在小米商城上线。
大家买不到小米汽车,买不到小米月球车,我们为此苦恼了很久,我想着,我们是不是能够先让大家买个小米月球车的模型过过瘾。
希望各位米粉朋友们能够喜欢。”雷总在直播间说道。
弹幕清一色的买。
(1923年,荷马·埃翁·弗林特在他的《走出月球》中设计的月球车,看起来像一辆大型、两条腿、像鸟一样的玩意,可以在月球上行走。)
车上配备钻探设备和光谱仪。
二人开着月球车驶向阴影区。
不会进去,只会在边缘试探。
“漫游车启动,”李丛操作遥控器,“目标是那个阴影区域。”
漫游车在崎岖地形上缓慢移动,摄像头传回模糊的影像。
突然,光谱仪发出信号:“检测到水分子!”李丛兴奋地喊道。
韦旭航走过去,查看数据:“这是水冰!走,回登月舱换耐低温宇航服,我们必须亲自去确认!”
二人往回开。
片刻后,阿波罗科技的官方直播间主播解释道:“他们发现了水冰!现在我们的宇航员要换低温宇航服亲自去阴影区探测,让我们提前祝他们好运!”
这种时候,其实运气还是挺重要的。
换人来,也许就没有这么顺利了。
两人穿上耐低温宇航服,携带便携式钻探工具,又开着月球车来到边缘。
随后李丛和韦旭航对视了一眼,李丛说道:“我去!”
韦旭航摇了摇头:“这次还是我来吧!”
他语气坚定不容辩驳。
韦旭航随后从月球车的储备箱里拿出特制的头灯,待在头上,一头扎进阴影区。
然后在宇航服上扣上绳索,另一边则锁在月球车上。
“如果我出意外,你记得把我给拉回来!”韦旭航笑道。
李丛大声道:“你放心,肯定带你回去!”
黑暗中,韦旭航只能依靠头灯照明,小心避开岩石。
笨重的装备限制了他的动作,头盔面罩上不时蒙上一层薄雾。
他手持月球介电分析仪和便携式红外光谱仪,前者会通过月壤向发射电场,测量其介电常数。
水冰的介电特性与干月壤不同,会显示一个独特的峰值。
韦旭航要做的就是进一步扫描,找到信号最强的区域。
光谱仪则会帮助他确认水冰的分子特征。
韦旭航步伐小心翼翼,靴子在月壤上留下清晰的脚印,扬起的尘埃在低重力下缓缓飘浮。
介电分析仪的探头在地面上方缓慢移动,发出轻微的蜂鸣声,屏幕上显示出一串数字。
“注意保持探头与地面平行,”韦旭航内心默念道,同时专注地盯着屏幕。
按照在远处异常值的方向缓慢向前推进。
突然介电常数跳到4.5,远高于周围的2.8。
韦旭航内心怦怦直跳。
他从腰间的工具包中取出一面红色小旗,插进月壤。
他继续扫描,找到三个潜在水冰点。
回到第一个标记点,韦旭航拿起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将光谱仪对准标记区域。激光束扫过月壤,屏幕上显示出吸收光谱。
1.5微米处有明显吸收带,这是水冰的特征信号。
如果在地球上,韦旭航已经跳起来了。
“文昌控制中心,我已经发现了水冰!”
片刻后,声音从数十万公里外的地球传回:“很好,信号吻合,现在采集样本。”
韦旭航拿起轻型钻探器,约1米长,配有电池驱动的钻头。
他蹲下身,将钻头对准标记点,启动开关。
钻头发出低沉的嗡嗡声,震动顺着手臂传来。他咬紧牙关,稳住身体,防止在低重力下失去平衡。
月壤颗粒飞溅,露出下方嵌有冰晶的模拟样本。
“小心点,别让冰晶暴露太久,”文昌控制中心提醒道。
“明白!”韦旭航掏出一个密封容器。
在头灯的照耀下,冰晶折射出微弱的光芒。
韦旭航小心翼翼地提取核心样本,一根10厘米长的圆柱体,冰晶在月壤中闪闪发光。
“文昌控制中心,李丛,晶莹剔透!绝对是冰!”
无线电里先是传来李丛的声音:“太好了!记得注意安全!”
然后是文昌控制中心的声音:“干的漂亮,记得保存下来!这是我们未来月球基地的关键!”
:https://www.81efdc260.xyz。手机版:https://m.81efdc260.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