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红眼

砰!

突然,天边传来阵阵闷响。

刘士毅作战经验丰富,一听便知是日军的火炮。

立刻放下望远镜,尽可能的伏低身子。

火炮不长眼,谁也不能百分百保证,炮弹不会阴差阳错的,砸进这个临时搭建的小窝棚。

刚摆正姿势,耳畔就传来接连不断的爆炸声。

芦苇荡虽然有一人多高,但在火药爆炸,所产生的剧烈冲击中,显得格外脆弱。

炮弹刚一落地,便迸发出刺眼的火光和滚滚浓烟。

很多隐藏在芦苇荡中的士兵,被猛烈的爆炸所波及,伤亡惨重。

扬起的泥沙落下,泥泞,松软的土壤中,随处可见残肢断臂。

可即便如此,幸存下来的士兵,并没有军心溃散,惊慌失措,一股脑的逃出芦苇荡。

反而攥紧了手中的步枪,继续伏低身子默默承受。

心中只有一个信念。

“我们必胜!”

短暂的炮击过后,早就准备好了的鬼子步兵,开始缓缓渡河。

几乎一股脑的,将整个旅团都压了上来。

绵长的战线上,一共准备了八个渡河点,每处部署一个大队的兵力。

同时间向涡河西岸施压。

后方指挥所。

刘士毅放下望远镜,扭过头看向参谋长:“立刻通知各部队,准备战斗!”

“梯次现身阻击日军,不得有误!”

参谋长点了点头:“明白!”

刘士毅转过头,拿起望远镜,继续将视线放到一线战场上。

镜筒内,鬼子士兵动作麻利,速度出奇的快。

首批渡河士兵,已经登上了船只。

在第五战区,李宗仁一直提倡焦土抗战,受其影响,刘士毅在转移途中,尽可能的搜刮,破坏掉民用船只。

导致第十三师团能收集到的民船很少,想要让一个旅团的兵力同时渡河,根本不现实。

一个渡河点,一次只能输送一个中队的兵力。

芦苇荡中。

提前埋伏好的,在破击中幸存下来的士兵,缓缓摆正蹲姿,轻轻拉动手中的枪栓。

咣当!

稀稀落落的金属碰撞声在芦苇荡中响起。

涡河不宽,水流还算平缓。

登船的日军,只用了不过十分钟的时间,就成功抵达了北岸。

下船后,鬼子兵进行警戒,对四周残破的芦苇荡进行搜查。

一个中队的士兵,很难发挥出大作用。

第一批士兵,大多用作开路和排查隐患。

一名桂军士兵忍不住,端起步枪,想要扣动扳机,但被一旁的军官拦了下来。

“等一等,大鱼还没上钩呢!”

鬼子的大部队还没渡河,这时候进行回击,只会打草惊蛇。

小河潺潺。

日军成批次的渡河,等到主力部队完全抵达时,天色已经完全暗了下来。

看向近在咫尺的日军,桂军士兵们咽了一口唾沫,气氛剑拔弩张到了极致。

啪!

一名日军士兵,向密不透风的芦苇荡中射击。

下一秒,紧张的情绪被瞬间点燃,原本一片安详的芦苇荡中,传来爆豆般密集的枪声。

轻重机枪喷吐着火舌,疯狂攒射子弹。

一时间,整个涡河北岸,绵延数公里的战线上,瞬间热闹起来。

毫无防备的日军,在密集的弹雨下成片倒下,整个队形如同惊弓之鸟般,快速向后退却。

“使劲的打!别让小鬼子跑了!”

鬼子兵的反应速度很快,各个步兵大队寻迅速组织反击,炮兵重新介入战斗。

滚滚硝烟之中,日军的进攻稳步推进。

埋伏在芦苇荡中的部队,只有两个旅的兵力。

面对日军一个旅团,外加炮兵轰击下,时间一长便有些要支撑不住了。

第135师师长苏祖馨将后方交给参谋长,亲临一线督战。

指挥所距离交火线很近,只有不过两三百米的距离。

“炮兵支援!我们的炮兵呢!”苏祖馨放下望远镜,转过头大声叫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