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渡河

王奉勒住马缰,眉头皱在一起。

“108师团?”

他开始在记忆中搜寻关于这支师团的信息。

由第八师团预备役变成的特设师团,战斗力虽比不上老牌甲种师团,但勉强能看得过去。

赵方远有些担忧:“长官,日军派了一支满编师团过来,是否要进攻回援.”

晋东南地区意义重大,断然不能有失。

常凯申做的很绝,将王奉打上“新派系”的标签,基本上断绝了补给。

李宗仁为人还算宽宏,以战区的名义,为战斗群提供基本补给。

但以后脱离第五战区,转战他处,前路就未知了。

能保障自给自足的后方根据地,显得格外重要。

目前长治军事工业发展的非常快。

前不久传来消息,第一子弹厂,已经能做到日产量一万五千发。

铜矿逐步扩大生产规模,能保证稳定供应原材料。

第一步枪厂也捷报频传,二四式步枪日产量达到80支。

王奉想了想:“先按兵不动,解决淮南战事。”

“长治驻有两个山地兵团,还有386旅,47军,应付一个师团,轻而易举。”

王奉骑在马上,再三思虑后,看向眼前的潺潺流水:“另外,电告宋文杰,立刻筹备组建第二,第三预备战术兵团,以应不时之需!”

关于扩军,他思索了许久。

此次决定扩充两个兵团,可不是单单招募一万人这么简单。

后勤必须要跟上。

盲目扩军,只会拉低整体的作战能力。

赵方远在马下抬头望着王奉,不停地点头,神情激动:“明白,此次扩充两个兵团,军官该如何分配?”

王奉并未回答这个问题,转而问另外一件事:“长治军校办的怎么样了?”

在解锁【培养青年将校】国策后,他第一时间向下传达了命令。

距今已经过去一周多了。

赵方远将手中的电报递上去:“场地什么的都准备好了,耗材也筹备的差不多,主要还是缺教官。”

“第一届招生,已经宣传出去了。”

王奉点点头,心中十分满意。

宋文杰的执行力很强,命令下达后的第二天,就已经把组织框架搭建好了。

具体细节,由王奉进行填充。

长治军校的行政管理体系,一定程度上借鉴黄埔军校。

设管理部,政治部,教务部,军需部,军医部等。

校长由王奉亲自担任,其余各部长虚位待定。

目前暂时四大院系,分别为步兵科,炮兵科,工兵科,以及后勤科。

已经能满足军队所需。

在教学安排上,采取速成学制,强度很大,仅一年时间便可毕业。

学生早上五点半起床,七点上第一节课,一直到晚上十点,才结束一天的学习内容。

理论课程的日平均学习时间,达到了十个小时,此外还有体能训练,模拟实操等。

学习压力很大,但王奉在制定教学安排时,并未将其考虑在内。

这里是军校,不是学堂,优胜劣汰是必然的。

这点压力都扛不住,也不是个能当军官的料。

“军校教官,由参谋部军官轮流担任。”王奉扫了眼电报后递回去。

关于教官,他心中早有定论。

长治军校办起来后,军中的将官培训班,就没有继续存在下去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