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尤以钦察汗国与伊利汗国为最,其疆域皆延伸至遥远西方,特别是钦察汗国,一度抵达欧罗巴深处。。”
“然几大汗国虽同出一宗,彼此间却矛盾重重,征伐不断。”
“如今,这几大汗国,有的早已覆灭,有的尚在苟延残喘。”
“咱就是在想啊,这天下如此辽阔,当年成吉思汗的子孙尚能纵横欧亚,所建四大汗国一路打到了极西之地。”
“而今,我大明民富国强,军力之强盛,远胜那时的草原部族。”
“既然他们能做到,咱大明自当也能做到。”
“大明天子,又称天下共主,理应统御四海八荒,主宰寰宇九州,统摄整个人世间。”
“咱已然做了决定,要亲率新军,自此地启程,远征西土,踏足极西之境。”
“咱不是要将那些异域之地纳入版图,也不是要强行设郡封侯,只愿他们如暹罗、勃固、高丽一般,缔结盟约,奉大明为上国,世世代代,结好不渝。”
“如此,我大明商贾,便可通行天下,无阻万国,与各国互通有无,贸易互市,结成友邦之谊。”
“让大明,真正成为万邦来朝,天下共尊的宗主之国。”
他微顿片刻,目光扫过面前三人,语气忽转:
“你们为了平定别失八里,为求建功立业,名列史册,竟假传圣旨,借贷银钱,私调兵马。按律,当以重罪处之。”
“可咱念你们心怀社稷,并非完全图私,且也立了一点小功,便将这次机会交给你们。”
“赐你们以戴罪立功之机,继续担任大明使节,替咱开路探途,查明沿途诸国山川险阻、民风国情。”
“咱将亲率新军,踏破万里之地,让大明的龙旗,插遍西方的每一处王国。”
“此行若成,你们旧罪可一笔勾销。”
“若能立下奇功,不仅无过,还将加官进爵,光耀门楣。”
“千秋万载之后,还会有后人铭记你们的事迹,歌颂你们的功名。”
说到这里,老朱的目光忽然变得沉静。
他低头看了看手中的地图,仿佛透过纸面望见了无数白骨、烽火与旌旗。
事实上,老朱素来对开疆拓土并无任何热情。
他曾斥责历史的许多帝王,为求开疆拓土的虚名,不惜让大地血流漂橹,让百姓流离失散。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每一场战事,背后都是无数家庭的破碎。
白骨埋他乡,魂归不得,多少英雄,终成他人泪中幽梦。
再强盛的帝国,也承受不起无止尽的远征与耗损。
而且,这种开疆拓土是没有任何收益的。
因为路途太过遥远,粮食和普通物资都无法运回大明,补充国力。
只有一些无用的“珍贵之物”可以带回去。
但大明却需要派人驻守,甚至源源不断的供给粮食和物资。
这买卖,亏得连裤子都没有了。
老朱当然不愿意干。
在他的执政理念中,除了抵御外敌的入侵,守疆安民之外。
大明绝不能向外扩张。
为此,老朱甚至还在《皇明祖训》中明确做出规定,将周边诸国,基本上都列入了“不征之国”!
然而,朱允熥以实际行动,以一桩桩切实可见的成果,逐步动摇了老朱根植于心的旧观念。
在朱允熥的治理下,大明先后征讨倭国、北元、女真三部,以及暹罗、勃固等国家与地区。
出人意料的是,这些战争不仅没有令国库亏空,反而收获颇丰,赢得满堂红。
正如他在写给老朱的信中反复阐述的治国理念和经济原理,大明若想长盛不衰,便必须不断开辟资源,拓展外部市场。
唯有向外探索,打破旧有的封闭格局,国家的财富与活力才能源源不断,蓬勃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