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医疗人员严重不足,他们还得继续等待,等着处理完重伤员的医护人员来处理。
在这之前,他们得继续忍受着彻骨的痛苦。
伤兵因为疼痛压抑不住在哭泣,有不少幸存下来的新兵却是承受不住血淋淋的战场而哭泣。
战场上,除了可怕的炮火能让人精神崩溃,另一个不停摧残人神经的,可能就是一个个熟悉的战友倒在血泊中死亡的场景了。
谁也没想到,并没有被寄予厚望的在松江黄浦江畔第一仗就打得如此惨烈,却顽强的守住了阵地。
这其中或许只有岳复对他们信心足够强。
因为,在曾经的罗店大场战斗中,第43军却是在不过1.5米深的战壕和完全平原的战场上和日寇一个步兵旅团厮杀了整整七天七夜。虽然能走出战场的不过600人,但最后的战报表明,他们不仅守住了阵地,而且还杀伤日军在三千五以上,战损比几乎能达到2比1。
要不然,也不能在四月后的军事委员会关于淞沪会战的评比会上,一支被外国人视为“准军事组织”的部队,却被评为参战的上百个步兵师中表现最优异的五个步兵师之一。
不管如何哀恸,但152团守住了江岸前的阵地是事实。
双方各自收拾着残局积攒着力量准备着一场并不算遥远的战斗。
战场中那些窸窸窣窣的轻响声和日军伤兵的呻吟声,越来越少了。
日军并没有让战场沉寂太久。
当时针指向8点20,也就是距离日军第一轮炮火覆盖一小时二十分钟,整个战场不过沉寂了半个小时后,日军铺天盖地的炮火再次笼罩过来。
这一次的炮火,比之第一次持续的时间还要更长。
仿佛炮火能宣泄愤怒,第一波进攻受挫的日军炮兵攒足了力气炮击,无论是时间还是强度都比之第一次更猛烈。
不过对于已经受过一次炮火考验的152团官兵们来说,炮火中的损失反而比第一波来得要小。
躲避炮火不合格的新兵基本在第一轮就被淘汰,剩下的,就是看谁运气更好了。
花费了一天一夜构筑的野战工事虽然还不够完善,但也足以让一千多名官兵可以靠运气活下来,丧生在第二轮炮火中的士兵不会超过两个步兵排。
接着,日军就又开始进攻了。
而且这次,为了增加攻击成功率,两个炮艇游弋在距离江岸200米的位置,用艇首的80毫米舰炮对岸边进行直瞄炮击。
不管是海上的舰艇还是内河舰艇,为了追求炮击的精准,主炮一般都是加农炮。
两门距离岸边不过一里地的两门加农炮的加入,无疑对岸上的火力点是重大威胁,而且,两艘炮艇还各装着6挺6.6毫米重机枪,就相当于两个可以上下移动的钢铁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