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由松江至黄浦江畔的野战战壕的规划,就出现在所有旅长、团长们面前。
直线距离达12里,曲线长度实际超过18里弯弯曲曲的野战战壕需要在20个小时内完成。
松江尚未走远的青壮和1000保安军全部发动起来,加上军部直属的三个营1500人外加战斗力最强亦要在黄浦江畔打阻击的解固基152团近2000人,总共超过8000人参与到这条漫长的野战战壕挖掘里面来。
战壕不光是曲里拐弯,每隔三十米都还要挖掘能供一个步兵班藏身的圆形战壕,哪怕是近万人齐力劳作,想在20个小时内完成也并不是个简单事。
更何况在黄浦江畔200多米处还要构筑超过两排横着的真正野战战壕。
是的,由城西仓城一直延伸至黄埔江畔的曲线型野战战壕并不是用来阻敌所用,而是要撤回在黄浦江畔阻击渡过黄浦江日寇的解固基152团所用的。
在日寇有舰炮和飞机的威胁下,将军队放在毫无遮拦的平原向12里外行军,几乎就是将官兵置身于死地。
但有了可以防炮的野战战壕,可就不一样了。
别说火炮不可能精准的炸到宽不过2米的战壕里,就是超低空飞行的飞机,也不可能那般轻易得逞。再说了,真以为飞机天下无敌?
当低于150米,集火的轻重机枪火力足以将飞机打得千疮百孔。
有了这条耗费巨大人力的野战战壕,足以保证打完阻击的步兵团大部分人都能顺利撤回仓城和松江城阵地。
毕竟,黄浦江畔打阻击的目的不是将数万日军挡在江那边,而是拖延时间顺便多杀点儿鬼子罢了。
城内尚有三个步兵团的兵力,但他们可也没闲着,每个步兵班都抽出两人和连长一起在各自防守区域的地下管网里熟悉密密麻麻的的通道和出口。
他们必须知道地下和地上对应的位置并用地图标注出各对应位置。
否则,本来想的是打日军屁股,却带着弟兄们钻到日军枪口前,那可就大大的糟糕了。而且,在钱立明的提议下,为防止日军动用毒气对地下管网进行攻击,第43军将全军为数不多的2000多具防毒面具全部下发到管网内,由各团团长按照防守区域分发,同时,扩大出风口。
好在地下管网在建设的时候,为防止沼气中毒,就设计了为数不少的出风口;
除非是占领了全城的日军将这些出风口一一堵死,否则日军想将毒气充斥遍布全城的地下管网那是痴心妄想。
除了忙着熟悉地形并绘制地图的官兵,地面上的3个步兵团也没闲着,他们得对第二层防线的城墙工事进行布设。
城头上的沙包工事其实工程量并不大。
从一开始,各步兵团就没打算在城墙头上摆多少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