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由护旗中尉取出精心保管的联队旗加旗杆,浇上油料,点上火,在有限的几个军官沧然的注视下,化成一团灰烬。
不是昭日姬玉不想表达对天皇陛下亲手御赐下的联队旗的敬意,而是,山路太狭窄了。
站上两个人都显得有些困难,护旗兵们如果想摆着队列起步走一下,其余所有人包括他这个联队长在内,都得蹿到山上还要手把着树干观礼。
日军大佐第二道军令就是集合全军,总共分为两路。
重机枪中队和辎重中队皆一分为二分配至两路进攻部队,形成以辎重队担当前锋,后方跟着两个步兵中队。
再后方由重机枪火力掩护的攻击阵型,向独立营四连的临时构筑的阻击阵地进攻。
最后方,是由已经将步兵炮和山炮搬上山坡的炮兵中队,在两路攻击开始之前,向四连所占据的山头倾泻携带的并不多的炮弹。
不得不说,昭日姬玉这个联队长还是合格的,至少,他没有为了急于逃命,就把日军赖以生存的山炮和步兵炮给丢掉。
否则,在这个时候,日军无论如何拼命,也只是像被大网网住的鱼,最终的结局只是成为中国军人碗里的一盘菜。
但有了这两门山炮和步兵炮助阵,可就不一样了,在几门火炮的炮火肆虐中,两座山头上火光暴起,仓促建成的沙包工事被炸得一片狼藉。
而日军,却是在己方的炮火还未完全停歇的时候,就在已经注定当炮灰一脸悲剧的辎重兵的领头冲锋中,朝着第一座制高点突击。
日军很聪明,并没有趁着己方火力压制住中国人的时候,朝着山中猛冲。
他们知道,一旦中国人缓过劲来,用机枪居高临下扫射的话,数百米的范围内,几乎没人能逃脱。
他们必须抢占一个到两个制高点,才能保证己方大部分人由此遁入大山,到那个时候,才是真正的龙归大海,就看谁能跑了。
经常进行耐力拉练的日军很有自信,论跑路,他们可是很强的。
虽然把曾经引以为豪的行军能力拿来跑路,有些丢人,但这个时候,可是谁也顾不得了。
腿短也有腿短的优势,频率快不是?
半个小时的时间,日军尖兵付出的数十死伤不是白白浪费,虽然没有找到可供大军绕过中国军队防线的路,但却已经让昭日姬玉根据中国军队开火的区域画出一个大概的中国防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