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晨5时,卢沟桥北面防守的29军219营一个连大部血洒卢沟桥,仅4人生还,铁路桥和回龙庙失守。
第29军司令部立即命令前线官兵:
“确保卢沟桥和宛平城,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37师110旅旅长何基沣,守卫卢沟桥的部队是正是何基沣部下的219营。
听到卢沟桥的炮声,他马上亲率220营来援助,并组织敢死队,带上手榴弹和大刀,天黑后突袭日军,夺回失守阵地。
亲背大刀的少将旅长站在自己的150人的敢死队面前,声音震耳发聩:
“我辈是军人,受人民养育,当以死报国!卢沟桥就是我们29军的坟墓!“
这位获得一级解放勋章的未来共和国农业部长践行了自己的诺言。
在他去世之后,他的骨灰,就撒在卢沟桥旁,和他曾经血洒疆场的麾下们一起继续守护着祖国的日月和星辰。
日军挑起七七事变后,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七七事变的第二天,红党党中央委员会就通电全国,呼吁:
“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并且还提出了“不让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寸土!”“为保卫国土流最后一滴血!”的响亮口号。
而光头校长依旧抱有侥幸,提出了“不屈服,不扩大”和“不求战,必抗战”的方针。
同时致电宋哲元、秦德纯等人“宛平城应固守勿退”,“卢沟桥、长辛店万不可失守”。
日军见攻卢沟桥不可得,玩起了“坐地谈判”的把戏,一边用谈判麻痹中国方面,一边积极的调兵遣将。7月9日、11日、19日,日本华北驻屯军与冀察当局三次达成的协议,都被卢沟桥时断时续的炮声证明是一纸空文。
7月26日,华北驻屯军向第29军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中国守军于28日前全部撤出平津地区,否则将采取行动。
宋哲元严词拒绝,并于27日向全国发表自卫守土通电,坚决守土抗战。
7月28日,日军按预定计划向北平发动总攻。
香月清司指挥已云集到北平周围的朝鲜军第20师营,关东军独立混成第1、第11旅营,中国驻屯军步兵旅营约六万人,在100余门大炮和装甲车配合、数十架飞机掩护下,向驻守在北平四郊的南苑、北苑、西苑的中国第29军第132、37、38师发起全面攻击。
南苑是日军攻击的重点。第29军驻南苑部队约8000余人浴血抵抗,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上将殉国,第132师师长赵登禹中将殉国,军训营1300人刚丢下笔就扛起枪的学子浴血反击,战后仅存300人。
7月29日,第29军被迫撤出北平向保定撤退。
与此同时,岳复就站在全营官兵的面前,手握战报,面向中国北方,忍不住潸然泪下。
原属第29军的千余名老兵,皆泪流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