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他上火的根本原因并不是岳复这个天纵奇才的小少校,毕竟不管他再怎么天资卓越、骁勇善战,也无法左右大局。
他担心的是,岳复如此冒进,万一有个什么闪失,这个在他的默许下已然成为老百姓心中的英雄的家伙死在日本人手里,那不管是对老百姓还是对军队的士气来说,都是巨大的打击。
要真是那样的话,那这战局,恐怕就更加不堪了。
对于这位一心想要坐上更高位置的何上将来说,那绝不是好事儿,而且日后很可能成为政敌打击他的把柄,哪怕他背靠着光头大佬这棵大树也不行。
毕竟,那位爷自己还没坐稳呢。
但是现在,岳复却用最简单直接且堪称彪悍的战绩,证明了他的胜利不是侥幸。
由此一来,整个北方的战局也出现了那么一丝丝的转机。即便他清楚的知道,光头大佬派出来跟日本人谈判的使者已经在路上了。
这样一来,他也就不用背上那口战败后签定耻辱条约的黑锅了,那自然要由南京的汪兆铭来背。
我们不得不承认,何应钦此人,虽说军事指挥方面不见得是一流的战将,但是他的政治眼光,却绝对不低,甚至不输那位光头大佬。
不过,与何上将的沉稳相比,那几位与岳复相熟的将军可就不像他考虑的这么多了。
一时间,数封电报纷至沓来,全都堆在岳复面前。
而此时此刻,岳复手里就拿着第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的电报。
上面的电文很简单,语言也没啥文采可谈,似乎是故意呼应岳复那封粗俗至极的通电:
“好小子!打的好!我宋哲元从来不服人,这次特娘的服你了!第八师团就交给你了,放心,这边的两个混成旅团老子肯定死死咬住,那两个团老子就交给你了,但是不论死活,你都得把他们给我带回来!要不然,别怪老子大耳刮子抽你!”
一封电文发的这么长,自然显得有些婆婆妈妈,但是岳复却有些感动。
这场战役达到现在,如果不是出现了岳复这个变数,中国就已经输了。
曾经的时空中,这就是事实。
是几万大军依长城天险而守,却依旧被几万日军强行攻破,且各部死伤惨重,中央军四个师、二十九军五万余人尽皆溃退。